
【電】 second-channel interference
第二波道幹擾(Second Channel Interference) 是指無線通信系統中,非目标相鄰頻道(通常指間隔一個頻道的第二個頻道)的信號能量洩漏或串擾到目标工作頻道内,導緻通信質量下降的現象。其核心在于發射機或接收機的濾波器非理想特性,無法完全抑制鄰近頻道的信號。
幹擾機制
發射機在輸出目标頻道信號時,由于功放非線性或濾波器帶外抑制不足,會将部分能量擴散到相鄰的第二波道(如目标頻率為 f,則第二波道可能為 f ± 2Δ,Δ 為頻道間隔)。接收端若濾波性能不足,也會受到該頻道的強信號幹擾。公式表示為:
$$ I_{sc} = Pt cdot ACLR{(f pm 2Delta)} $$
其中 Isc 為第二波道幹擾強度,Pt 為發射功率,ACLR 為相鄰頻道洩漏比。
與鄰道幹擾的區别
第一鄰道幹擾(Immediate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來自直接相鄰頻道(f ± Δ),而第二波道幹擾來自間隔一個頻道的次鄰近頻道(f ± 2Δ),對濾波器性能要求更高。
實際影響場景
中文 | 英文 |
---|---|
第二波道幹擾 | Second Channel Interference |
相鄰頻道洩漏比 | 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Ratio (ACLR) |
帶外發射 | Out-of-band Emission |
頻道間隔 | Channel Spacing |
參考文獻:
ITU Radio Regulations, Article 1.145 – Out-of-band emission
IEEE 802.11-2020, Clause 17.3.9.4 – Transmit spectrum mask
CCSA YD/T 1597.1-2021《移動通信終端電磁兼容性要求》第6.3.2條
“第二波道幹擾”是一個電子通信領域的專業術語,其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2. 術語拆解
3. 應用領域 常見于無線電通信、廣播電視信號傳輸等場景,例如:
注:由于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如需專業應用場景或技術參數,建議查閱《電磁兼容性設計手冊》或IEEE通信标準文件。
苯甲酸铵波導存儲器差分微分方程常數域純收入當局靛原定菌端射天線行列發育力公用資料堅持性進氣孔金屬有機化合物計數—鍵—數據設備抗痢木皮空洞音浪費時間類登革熱輪狀的氯乙胺面橋配基墨西哥司格蒙旋花泡沫浴葡聚糖芹菜酮酸聲頻訊號食孑孓的水雷同等層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