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柏思麥鋼英文解釋翻譯、柏思麥鋼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機】 bessemer steel

分詞翻譯:

思的英語翻譯:

consider; long for; think; think of; thought

麥的英語翻譯:

wheat

鋼的英語翻譯:

steel
【化】 steel
【醫】 steel

專業解析

柏思麥鋼(Bessemer Steel)是19世紀中期由英國發明家亨利·貝塞麥(Henry Bessemer)開發的轉爐煉鋼法所生産的鋼材。該工藝通過向熔融生鐵中吹入空氣,氧化去除雜質(如碳、矽、錳),顯著降低生産成本并實現鋼的大規模生産,推動了工業革命進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術語定義與工藝原理

  1. 漢英對照

    • 柏思麥鋼(Bǎi sī mài gāng):Bessemer Steel
    • 柏思麥法(Bǎi sī mài fǎ):Bessemer Process

      術語源于發明者姓氏“Bessemer”的音譯,中文亦作“貝塞麥鋼”。

  2. 工藝核心

    将熔融生鐵倒入可轉動的梨形爐(轉爐),從底部吹入高壓空氣,利用氧化反應去除雜質:

    $$ ce{2C + O2 -> 2CO} quad ce{Si + O2 -> SiO2} quad ce{2Mn + O2 -> 2MnO} $$ 反應釋放的熱量維持鐵水溫度,無需額外燃料,冶煉時間僅約20分鐘。

二、曆史意義與技術局限

  1. 工業革命推動

    • 使鋼從昂貴材料變為廉價工業原料,促鐵路、橋梁、船舶等發展。
    • 1856年貝塞麥公開專利後,全球鋼廠迅速采用該技術。
  2. 主要缺陷

    • 磷硫問題:無法去除磷、硫(導緻鋼脆化),需用低磷鐵礦(如瑞典礦)。
    • 氮氣殘留:吹入空氣含氮,使鋼冷脆性增加。

      後由堿性轉爐法(Gilchrist-Thomas法)及平爐法逐步替代。

三、術語演變與現代關聯


權威參考來源(無有效鍊接,提供文獻指引):

  1. 《鋼鐵冶金學》(Physical Chemistry of Iron and Steel Manufacture),Ulick R. Evans,Longmans, 1946,詳述貝塞麥法化學原理。
  2. 《牛津材料科學詞典》(Oxford Dictionary of Materials Science),Elsevier,2012,“Bessemer process”詞條。
  3. 亨利·貝塞麥自傳 Sir Henry Bessemer, F.R.S.: An Autobiography,1905,記錄發明曆程。

網絡擴展解釋

“柏思麥鋼”是中文對“Bessemer steel”的音譯,指通過貝塞麥轉爐法(Bessemer process)生産的鋼。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源與背景

    • “柏思麥”源自該煉鋼法發明者亨利·貝塞麥(Henry Bessemer)的姓氏音譯。
    • 該技術于19世紀中期發明,通過向熔融生鐵中吹入空氣,氧化去除雜質(如碳、矽等),從而高效生産低成本鋼材,推動了工業革命。
  2. 生産工藝特點

    • 使用貝塞麥轉爐(Bessemer converter),爐體可傾斜以注入鐵水和排出鋼水。
    • 分為酸性法和堿性法:酸性法爐襯含矽質材料,適合低磷生鐵;堿性法則用白雲石爐襯,可處理高磷生鐵。
  3. 材料特性與用途

    • 相較于傳統鑄鐵,貝塞麥鋼具有更高的強度、韌性和延展性。
    • 早期廣泛用于鐵路鋼軌、建築結構、武器制造等,但因雜質控制有限,逐漸被平爐和電弧爐取代。
  4. 相關術語擴展

    • 堿性柏思麥鋼(Basic Bessemer steel):采用堿性爐襯的貝塞麥法鋼,適用于高磷礦石。
    • 鑄鋼(Cast steel):貝塞麥鋼可通過澆鑄成形,屬于鑄鋼的一種。

總結來看,“柏思麥鋼”既是特定煉鋼工藝的産物,也是工業史上重要的技術裡程碑。其名稱直接關聯發明者與生産設備,體現了技術發展的時代背景。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阿爾文保證品拔牙表現比例圖規比色溫度蔡司氏睑腺炎除污染初值電彙地面設備含鉀銅的剪角建議性的柯赫電阻可解标記過程快馬加鞭地擴管苦茄藍電氣石勞改領頭力系前端微處理機濕心型縮聚反應縮時攝影的同人通信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