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瓷土(China Clay)是以高嶺石為主要成分的天然黏土礦物,在漢英詞典中對應"kaolin"或"porcelain clay"。其概念體系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術語定義 《漢英綜合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燒制陶瓷的白色黏土,主要成分為含水矽酸鋁"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補充說明其Al₂O₃含量需≥36%,耐火度達1770℃以上。
成分解析 中國地質調查局《高嶺土礦産地質勘查規範》指出,瓷土化學式為Al₂Si₂O₅(OH)₄,晶體結構為1:1型層狀矽酸鹽,理論化學組成為:SiO₂ 46.54%、Al₂O₃ 39.50%、H₂O 13.96% 。
曆史淵源 景德鎮陶瓷發展中心檔案顯示,瓷土應用最早可追溯至東漢青瓷,宋代"高嶺土"命名源于江西浮梁縣高嶺山,該礦址現為世界文化遺産 。
應用領域 根據《陶瓷工業手冊》(Elsevier, 2020),瓷土在陶瓷坯體中占比達50-70%,其可塑性指數(PI值)需維持在0.15-0.25 N·s/m²區間,白度要求≥85% 。
鑒别特征 國家礦物檢測标準GB/T 14563-2020規定,優質瓷土需滿足:粒徑<2μm顆粒占比>80%,陽離子交換量(CEC)≤10 mmol/100g,燒失量(LOI)<15% 。
瓷土,又稱高嶺土,是制作瓷器的主要原料,其詳細解釋如下:
瓷土是一種幹燥的天然矽酸鋁礦物,化學式為H₄Al₂Si₂O₉,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SiO₂,約46.51%)、三氧化二鋁(Al₂O₃,約39.54%)和水(H₂O,約13.95%),熔點約1780℃。它由雲母和長石經變質作用形成,過程中鈉、鉀等元素流失并與水反應,稱為“瓷土化”或“高嶺土化”。
“瓷土”因中國景德鎮高嶺山得名,後演變為國際通用名稱“Kaolin”。
瓷土在不同語境下也稱“白土”“坩子土”,其高純度品種被稱為高嶺土。
如需更完整的化學成分或曆史背景,、等來源。
安替佛民試驗鼻支鼻中部的腸破裂超濾法電子捕獲偵測器逗笑斷點惡氣非本質的費米-狄拉克積分幹式除塵器灌流套管貴橄榄石環路本體監獄看守人交換系數精神情況克蘭德耳氏征冷卻風領土不割讓協定奈斯勒試劑擰緊濃縮物肉豆蔻酰胺手工紙樹質縮進的提取液通道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