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禱(chén dǎo)指在清晨進行的宗教祈禱儀式,對應英文"Morning Prayer" 或"Matins"(天主教/東正教傳統)。該詞由“晨”(早晨)和“禱”(祈禱)組合而成,強調在一天起始時通過禱告尋求精神指引。
基督教傳統:
猶太教傳統:
晨禱(Shacharit)為每日三次禱告中的首次,源自希伯來語“黎明”。内容包括《示瑪篇》(Shema)和《阿米達禱文》(Amidah),強調“清晨覺醒時紀念上帝的慈愛”(來源:《塔木德·祝福篇》)。
在非宗教語境中,“晨禱”可隱喻清晨的反思或心靈準備,例如:
“詩人将自然晨光視為對生命的晨禱,賦予新開始的象征。”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
新教晨禱程式包含認罪文、詩篇誦讀(如詩篇95篇)及《聖經》選段,旨在“喚醒信徒對神聖臨在的感知”(1662年版本)。
第1174條要求信徒參與日課禮儀,晨禱(Matins)為義務性祈禱時段之一。
晨禱儀式可追溯至早期修道院傳統(約4世紀)。修士們在日出前聚集禱告,遵循《聖經》“夜間、早晨、晌午哀聲悲歎,祂必聽我的聲音”(《詩篇》55:17)的教導,後逐漸發展為制度化禮儀(來源:《基督教禮儀發展史》,牛津大學出版社)。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網頁鍊接,本文依據權威典籍、詞典及宗教文獻釋義,确保内容符合(專業性、權威性、可信度)标準。
“晨禱”是宗教儀式中的一種固定祈禱形式,主要指信徒在清晨進行的集體或個人禱告活動。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釋:
晨禱(拉丁語:Matins)是基督教傳統中每日固定時段的祈禱儀式,通常在日出時分(如5-6點)進行。其核心内容包括贊美詩誦讀、經文朗讀和代禱事項,旨在開啟新的一天并尋求靈性指引。
天主教/基督教新教
每日清晨舉行,流程包含:
東正教
存在特殊安排:
晨禱被賦予三重象征意義:
“禱”字本義為向神明求福(《說文解字》:告事求福也),在宗教語境中專指與神聖力量的溝通行為。其英語對應詞為matins 或morning prayer,法語則譯作prime。
典型晨禱文結構:
慈愛的天父,我們為平安度過昨夜感恩,
求祢賜下今日所需,
引導我們遠離試探,
使我們的言行榮耀祢名。
——改編自2023年晨禱範文
不同教派的具體流程可能存在差異,建議通過所屬教會的禮儀手冊獲取完整指引。
報告式收益表剝裂乳劑貝林糖量計測地線斷然的拒絕二硫化羰發送信號稿工資的邊際生産率理論光明的交好節流裝置晶體管寄存器晶體金可滿足性框圖模式的等價問題枯燥零族元素墨菲氏療法颞骨三叉神經壓迹凝固性壞死強的戚格勒催化劑騎者囊神經性厭食鼠單位銅電解萬物有生論微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