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凝固性壞死英文解釋翻譯、凝固性壞死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coagulation necrosis

分詞翻譯:

凝固性的英語翻譯:

【醫】 coagulability

壞死的英語翻譯:

【醫】 necro-; necrosis; nekro-; sphacelism; thanatosis

專業解析

凝固性壞死(Coagulative Necrosis)是組織壞死的一種常見類型,其核心特征是細胞死亡後蛋白質變性凝固,形成固态壞死竈,同時保留原有組織的基本輪廓。以下從病理學角度進行漢英對照解析:


一、定義與病理特征

二、發生機制

  1. 缺血缺氧:

    常見于動脈阻塞(如心、腎、脾梗死),細胞内pH值下降,激活酸依賴性酶抑制溶酶體水解酶,阻止蛋白質降解。

  2. 蛋白質變性:

    結構蛋白(如肌纖維)在酸性環境中凝固成網狀結構,形成固态壞死竈。

三、典型部位與實例

四、與液化性壞死的區别

特征 凝固性壞死 液化性壞死
機制 蛋白質變性凝固 酶解性溶解(如化膿菌感染)
質地 幹燥、堅實 液态、膿性
組織結構 早期保留輪廓 完全破壞
常見原因 缺血、化學損傷 細菌感染、腦組織壞死

五、權威參考文獻

  1. 《病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詳細闡述凝固性壞死的病理變化及與液化性壞死的鑒别要點(ISBN 978-7-117-20562-7)。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病理學術語庫:

    定義壞死類型及亞型分類标準(來源:WHO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1)。

  3. 默克手冊(Merck Manual):

    組織壞死的病理機制(線上醫學參考)。

  4. 《Robbins and Cotran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經典病理學教材對凝固性壞死的超微結構變化分析(ISBN 978-0323531139)。


六、臨床意義

凝固性壞死竈可被肉芽組織替代(機化)或包裹(纖維化),但大面積壞死可能導緻器官功能喪失(如心肌梗死後心力衰竭)。

網絡擴展解釋

凝固性壞死是細胞死亡的一種形式,常見于實質性器官(如心、肝、腎、脾),其核心特征是蛋白質變性凝固,同時溶酶體酶的水解作用較弱,導緻壞死組織保持相對完整的結構輪廓。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病理特征

  1. 蛋白質凝固:壞死細胞的蛋白質因變性而凝固,形成灰黃色、幹燥且質地堅實的壞死竈。
  2. 結構保留:盡管細胞微細結構消失,但組織輪廓可暫時保留,顯微鏡下可見細胞核濃縮、胞質嗜酸性增強。
  3. 邊界清晰:壞死竈周圍常伴隨充血、出血帶,與健康組織分界明顯。

二、常見誘因與發生機制

三、與其他壞死的區别

類型 特點 常見部位
凝固性壞死 幹燥、質實,結構輪廓保留 心、肝、腎、脾等實質器官
液化性壞死 壞死組織溶解液化,形成囊腔 腦組織、膿腫
幹酪樣壞死 松軟如奶酪,無結構保留(結核病典型表現) 肺、淋巴結等

四、臨床意義

凝固性壞死需結合病因治療,如血管再通(介入手術)、抗凝溶栓等。其病理表現對診斷器官梗死或特定感染(如結核)有重要價值。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疾病的壞死表現或治療細節,可參考醫學病理學教材或專業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