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豆狀核變性英文解釋翻譯、豆狀核變性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lenticular degeneration

分詞翻譯:

豆狀核的英語翻譯:

【醫】 lenticula; lenticular bo***s; lenticular nuclei; nuclei lentiformis

變的英語翻譯:

become; change
【醫】 meta-; pecilo-; poecil-; poikilo-

專業解析

豆狀核變性(Lenticular Degeneration)是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主要影響大腦基底神經節中的豆狀核(包括殼核和蒼白球)。該病變通常與銅代謝障礙(如威爾遜病)或其他遺傳代謝性疾病相關,導緻神經元損傷、膠質增生及金屬離子異常沉積,引發運動障礙、肌張力異常及神經精神症狀。


一、術語定義與解剖基礎

  1. 豆狀核(Lenticular Nucleus)

    由殼核(Putamen)和蒼白球(Globus Pallidus)組成,屬于基底神經節的核心結構,負責調節運動控制、認知及情感功能。其名稱源于拉丁文“lentiformis”(透鏡狀),因水平切面呈雙凸透鏡形态而得名 。

  2. 變性(Degeneration)

    指神經組織因代謝異常、毒素累積或基因缺陷導緻的進行性結構破壞與功能喪失,常伴隨細胞凋亡、金屬離子沉積(如銅、鐵)及膠質細胞增生 。


二、病理機制與臨床表現

  1. 核心病因

    • 銅代謝障礙:威爾遜病(肝豆狀核變性)是典型代表,因ATP7B基因突變緻銅藍蛋白合成缺陷,銅離子在豆狀核、肝髒及角膜異常沉積,引發氧化損傷 。
    • 其他因素:錳中毒、缺氧性腦病、遺傳性神經變性病(如泛酸激酶相關神經變性)亦可導緻類似病變。
  2. 典型症狀

    運動障礙 神經精神症狀 其他系統表現
    肌張力增高(強直) 情緒不穩、抑郁 肝硬化(威爾遜病)
    震顫、舞蹈樣動作 認知功能下降 角膜K-F環(銅沉積)
    構音障礙、吞咽困難 精神病性症狀 腎功能異常

三、診斷與權威參考

  1. 診斷标準

    • 威爾遜病:符合以下至少兩項:
      • 血清銅藍蛋白<20 mg/dL
      • 24小時尿銅>100 μg
      • 肝活檢銅含量>250 μg/g幹重
      • K-F環陽性 。
  2. 影像學特征

    MRI顯示豆狀核T2加權像對稱性高信號(“雙熊貓征”),伴丘腦、腦幹受累 。


四、學術參考文獻

  1. 威爾遜病診療指南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AASLD)

    Practical Guidelines on Wilson Disease (2022)

  2. 神經解剖學基礎

    Gray's Anatomy, 42nd Edition, Elsevier (2020), Chapter 16: Basal Ganglia.

  3. 病理機制研究

    Członkowska A, et al. Wilson disease. Nat Rev Dis Primers. 2018;4:21.

    DOI: 10.1038/s41572-018-0018-3


五、漢英術語對照

注:臨床中“豆狀核變性”多特指威爾遜病,需結合生化檢測與影像學綜合診斷。

網絡擴展解釋

豆狀核變性(即肝豆狀核變性)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銅代謝障礙疾病,主要因ATP7B基因突變導緻銅在肝髒、腦部豆狀核等器官異常沉積,引發多系統損害。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與病因

  1. 遺傳機制
    該病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父母均為攜帶者時,子女有25%概率患病。緻病基因ATP7B突變導緻銅轉運蛋白功能異常,銅無法正常排洩,蓄積于肝髒、腦部(尤其是豆狀核)、角膜等部位。

  2. 代謝異常
    銅在體内過度沉積引發氧化損傷,造成肝細胞壞死、腦組織變性,最終導緻肝硬化、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等。


二、主要臨床表現

  1. 肝髒損害
    早期表現為肝炎症狀(如黃疸、腹水),後期可發展為肝硬化或急性肝衰竭。

  2. 神經系統症狀

    • 錐體外系症狀:肌張力障礙、震顫(靜止性或姿勢性)、舞蹈樣動作、吞咽困難、構音障礙。
    • 認知與精神異常: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下降、情緒不穩,甚至人格改變。
  3. 其他特征

    • 角膜K-F環:銅沉積于角膜邊緣形成的黃綠色環,是重要診斷标志。
    • 腎髒損害、溶血性貧血等。

三、診斷方法

  1. 實驗室檢查

    • 血清銅藍蛋白顯著降低,24小時尿銅升高。
    • 基因檢測确認ATP7B突變。
  2. 影像學與病理

    • CT/MRI:顯示雙側豆狀核對稱性病變。
    • 肝活檢檢測肝銅含量(金标準)。

四、治療與管理

  1. 低銅飲食:避免貝殼類、堅果等高銅食物。
  2. 驅銅藥物:如青黴胺、鋅劑等促進銅排洩。
  3. 肝移植:終末期肝病或藥物無效時的選擇。

豆狀核變性是銅代謝異常的遺傳病,需早診早治。若出現不明原因肝病或神經症狀,尤其青少年患者,建議篩查角膜K-F環及銅代謝指标。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被繼承的不動産本征向量鼻疽草酰琥珀酸羧化酶單一海關單據第一肋骨胸肋軟骨結合發新誓以毀前誓分節孢子過濾器堵塞降莰基借入率晶帶定律基強度可用利潤空地址模型辨識排牙乒乓球樣骨殺蠕蟲的設備控制塊實在氣體收話器收縮前雜音酸性染料統治權三位一體論微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