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穿刺術英文解釋翻譯、窦穿刺術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sinusopuncture
分詞翻譯:
窦的英語翻譯:
antrum; sinus
【醫】 antra; antro-; antrum; burrow; sino-; sious
穿刺術的英語翻譯:
【醫】 centesis; nyxis; paracentesis
專業解析
窦穿刺術(Sinus Puncture),在醫學領域主要指鼻窦穿刺術(Nasal Sinus Puncture),是一種診斷或治療鼻窦疾病的臨床操作。其核心含義是通過穿刺針進入鼻窦腔,以達到抽吸分泌物、沖洗、給藥或獲取樣本進行檢驗的目的。
一、術語定義與英文對應
- 中文全稱: 鼻窦穿刺術(最常用)
- 英文術語: Sinus Puncture / Nasal Sinus Puncture / Antral Puncture (特指上颌窦穿刺)
- 核心動作: Puncture (穿刺) - 指用穿刺針穿透組織進入體腔或腔隙的過程。
- 目标部位: Sinus (窦) - 此處特指鼻腔周圍的含氣骨腔,即鼻窦(Paranasal Sinuses),尤其是上颌窦(Maxillary Sinus)。
二、主要目的與臨床應用
- 診斷性穿刺 (Diagnostic Puncture):
- 獲取窦腔内膿液、分泌物或組織樣本,進行細菌培養、藥敏試驗、細胞學或病理學檢查,明确感染病原體或病變性質。
- 治療性穿刺 (Therapeutic Puncture):
- 沖洗引流: 抽吸出窦腔内積膿或粘稠分泌物後,注入生理鹽水進行沖洗,清除病竈,促進炎症消退。這是最經典的應用。
- 局部給藥: 沖洗後,可向窦腔内注入抗生素、糖皮質激素或酶制劑等藥物,進行局部抗炎、抗感染或促進分泌物稀化。
三、操作部位(以最常見為例)
- 上颌窦穿刺術 (Maxillary Sinus Puncture / Antral Puncture): 是最常進行的窦穿刺術。
- 穿刺點: 通常選擇在下鼻道外側壁,距下鼻甲前端約1-1.5cm處。該處骨壁最薄,易于穿透。
- 路徑: 穿刺針經鼻腔、穿透上颌窦内側壁進入上颌窦腔。
- 注:其他鼻窦(如額窦、蝶窦)理論上也可穿刺,但因解剖位置深在、操作風險高,臨床極少常規進行。
四、操作簡要過程(以經下鼻道上颌窦穿刺為例)
- 準備: 患者取坐位,局部麻醉(鼻腔粘膜及穿刺點骨膜)。
- 穿刺: 将專用穿刺針(帶針芯)置入下鼻道,對準穿刺點,稍用力旋轉穿透骨壁進入窦腔,有“落空感”。
- 确認: 拔出針芯,用空針筒回抽,若有空氣或膿液抽出,證實針尖在窦腔内。
- 沖洗: 連接注射器,用溫生理鹽水沖洗窦腔,直至洗出液澄清。可收集初始膿液送檢。
- 注藥(可選): 根據病情需要,注入治療藥物。
- 拔針: 操作完畢,插入針芯後拔出穿刺針,鼻腔填塞棉片止血。
五、臨床意義
窦穿刺術是耳鼻喉科重要的微創診斷和治療手段之一,尤其對于慢性或複發性上颌窦炎,它能夠:
- 直接獲取病原學證據,指導精準用藥。
- 有效引流膿液,減輕窦内壓力,緩解頭痛等症狀。
- 通過沖洗清除炎性物質和細菌,促進粘膜修複。
- 局部給藥提高窦腔内藥物濃度,增強療效。
權威參考來源:
- 人民衛生出版社《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3版) - “鼻内鏡外科技術應用解剖學”及“慢性鼻窦炎”章節。
-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相關臨床操作規範及專家共識。
- 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AAO-HNS)臨床實踐指南(涉及慢性鼻窦炎管理部分)。
- Cummings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标準國際權威教材) - “Microbiology and Antimicrobial Therapy for Sinusitis”及相關操作章節。
-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 或《柳葉刀》(The Lancet) 中關于鼻窦炎診療進展的綜述文獻(提及傳統穿刺術的價值與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窦穿刺術是一種通過穿刺針進入鼻窦腔以診斷或治療鼻窦疾病的醫療技術。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綜合說明:
1.定義與目的
窦穿刺術主要用于清除鼻窦内分泌物、改善通氣引流,或注入藥物進行治療。常見于上颌窦炎、額窦炎等疾病的診療,兼具診斷(如取樣檢測病原體)和治療(如沖洗膿液、注射抗生素)雙重作用。
2.適應症與禁忌症
- 適用情況:慢性或急性鼻窦炎、鼻息肉、鼻窦囊腫,以及需進行病理活檢或造影檢查的病例。
- 禁忌人群:嚴重高血壓、心髒病、血液病、急性炎症期患者,以及女性月經期。
3.手術步驟
- 術前準備:包括血常規、凝血功能、影像學檢查(如CT/MRI)以定位病變。
- 局部麻醉:使用丁卡因或利多卡因棉片麻醉下鼻道外側壁,減輕術中不適。
- 穿刺與沖洗:在鼻内窺鏡輔助下,穿刺針經下鼻道進入鼻窦腔,回抽膿液送檢後,用溫鹽水沖洗并注入藥物。
- 術後處理:壓迫止血,觀察有無異常反應。
4.術後護理與注意事項
- 需避免劇烈運動,按醫囑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 定期複查,評估療效及恢複情況。
5.其他說明
- 麻醉方式:通常為局部麻醉,操作時間短(約15-30分鐘),痛苦較小。
- 風險提示:極少數可能引發出血或感染,需嚴格遵循無菌操作。
如需更詳細的手術過程或個性化建議,建議參考權威醫學資料或咨詢專業醫生。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阿米巴膿腫标號參數表示系統布魯爾氏手術不置可否産科的電磁直立鑽床底闆基礎放風扇葉片支架橄榄連合會陰導尿管堿式硫酸鹽精神性消化不良開拓者買下玫苯胺扭轉鉗橋接觸氣體處理繞絲式容器三氧化二钕色緣視圖綜合雙值決策跳躍條件停刊外港維-貝二氏智力等級測驗維護分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