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outer harbour; outport
"外港"在漢英詞典中通常指代與主港口配套或互補的輔助性港口設施。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定義,該詞指"位于主港口外圍,承擔分流或特定貨運功能的次級港口"。其核心特征體現在三個方面:
空間屬性 作為主港口的延伸設施,外港與核心港區存在地理分隔但功能聯動,如上海洋山港與上海港的集裝箱協同運作模式(《中國港口年鑒》2024版)。
功能定位 主要承擔大宗散貨運輸、危險品處理等專業業務,英國海事局将"outport"定義為專門處理特定貨類的附屬港口。
法律地位 根據《國際海運條例》,外港需與主港共享海關監管代碼,但在泊位分配、稅收政策等方面具有獨立管理權限。
該術語在航運實務中易與"衛星港"" feeder port"混淆,關鍵區别在于外港具有獨立法人資質和完整的港口經營許可(國際港口協會統計數據)。
“外港”是一個地理與經濟術語,指某個城市因自身缺乏港口或港口條件不足,而依托附近條件更好的港口作為其對外航運的補充。以下是詳細解釋:
在漢語中,“外港”偶爾被引申為“離家遠的地方”或“次要區域”,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需更具體案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權威詞典或航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