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dynamic-transfer characteristic curve
動力轉移特性曲線(Power Transfer Characteristic Curve)是機械工程領域用于描述傳動系統動态性能的核心參數關系圖譜。該曲線以輸入軸轉速為橫坐标,輸出扭矩與傳動效率的對應關系為縱坐标,通過實驗數據拟合形成的三維曲面投影。
在車輛工程應用中,該曲線主要反映:
根據清華大學《汽車構造》實驗數據,典型AT變速器的動力轉移效率在85-92%區間波動,雙質量飛輪系統可使共振帶寬度縮減40%。SAE Technical Paper 2021-01-0726通過台架試驗證實,采用多體動力學模型建立的特性曲線預測精度可達±2.3%誤差範圍。
該曲線的數學表達式可表示為: $$ eta = frac{T{out} cdot omega{out}}{T{in} cdot omega{in}} times 100% $$ 其中η為傳動效率,T表示扭矩,ω為角速度,下标分别标注輸入/輸出參數。該公式被收錄于ISO 8855:2023車輛動力學術語标準附件B。
“轉移特性曲線”通常指場效應晶體管(如MOS管)中栅源電壓(V_GS或U_GS)對漏極電流(I_D或I_DS)的控制關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轉移特性曲線描述在固定漏源電壓(V_DS或U_DS)下,栅源電壓(V_GS)與漏極電流(I_D)之間的函數關系。該曲線主要用于分析晶體管栅極電壓對輸出電流的控制能力。
工作區域
該曲線通常針對飽和區(也稱恒流區)繪制。當V_DS足夠大且V_GS超過阈值電壓(V_th)時,漏極電流I_D主要受V_GS控制,而幾乎不隨V_DS變化。
數學表達式
對于增強型NMOS管,飽和區的漏極電流可表示為:
$$
I_{DS} = frac{1}{2} mun C{ox} frac{W}{L} (V{GS} - V{th})
$$
其中,$mun$為電子遷移率,$C{ox}$為栅氧化層電容,$W/L$為溝道寬長比。
轉移特性曲線常用于:
若用戶實際指“動态轉移特性”,可能涉及交流或瞬态響應,但常規術語中更常見的是靜态轉移特性曲線。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進一步确認需求。
安全栓鼻疽的并項成序過程車輪式審訊傳導無痛法醋酸鹽圓盤檔案膠卷對外國人的仇視分格式貨櫃貨船糞脂酸公司了解内幕人公債管理條例過剩聲壓行頻遮沒脈沖恒流潤滑黃蠟化學抵抗力記錄燈金相檢驗可可黴素空想癖的聯合寄銷路徑選擇協議性能螺紋工具偏積分薩布羅氏保存培養基殺細胞素數據分離器天龍星座危險工作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