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地主所有制英文解釋翻譯、地主所有制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landlordism

分詞翻譯:

地主的英語翻譯:

laird; landholder; landlord; landowner; lessor
【經】 land owner; landlord

所有制的英語翻譯:

【經】 ownership; ownership system

專業解析

地主所有制(Landlordism)是指土地所有權集中在少數地主手中,多數農民通過租佃方式獲取土地使用權的制度體系。以下是漢英詞典視角的詳細解釋:

一、術語定義與核心特征

  1. 中英對照釋義

    地主所有制(Landlordism)指地主占有土地并出租給佃農,通過收取地租實現經濟收益的土地制度。其核心特征包括:

    • 土地壟斷:地主擁有大面積土地所有權(Land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 租佃關系:佃農(Tenant farmers)以實物/貨币地租換取耕作權
    • 剝削本質:地租通常占農民收成的30%-70%(《中國土地制度史》)
  2. 制度運作機制

    • 永佃制(Permanent tenancy):佃農有長期耕作權但需持續納租
    • 分成制(Sharecropping):地主按比例(如50%)直接獲取作物收成
    • 押租制:佃農需預付押金獲取租地資格

二、曆史實踐與演變

  1. 中國封建時期

    明清時期地主階層通過“田骨權”(土地所有權)與“田皮權”(耕作權)分離實現雙重控制,形成“一田二主”現象(《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第4卷)[參考1]。

  2. 英國圈地運動對比

    18世紀英國地主通過《圈地法案》(Enclosure Acts)将公有地私有化,迫使農民成為雇傭勞動力,與中國地主制形成不同演變路徑(《歐洲農業史》劍橋大學出版社)[參考2]。

三、權威學術界定

  1. 《經濟學名詞》規範定義

    中國經濟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将地主所有制歸類為“封建土地所有制”(Feudal land tenure),強調其“以地租剝削為本質的生産關系”[參考3]。

  2. 制度消亡标志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實施土地國有化,标志着地主所有制在中國大陸的終結(《中國現代史綱要》)[參考4]。


參考文獻

[參考1]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第4卷: 明清地權結構分析. 中華書局.

[參考2] Allen, R. C. (2009). 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Global Perspectiv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參考3]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經濟學名詞》. 科學出版社.

[參考4]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國共産黨的九十年》. 中共黨史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會占支配地位的土地制度,其核心特征是地主階級通過占有土地對農民進行剝削。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與特征

地主土地所有制指土地歸地主私人所有,農民通過租佃方式獲得耕種權,需向地主繳納地租(實物或貨币形式)。這種制度下,地主既是土地所有者,也是社會特權階層,常通過政治權力維護自身利益。

2.曆史地位與經濟基礎

作為封建社會的主要經濟基礎,地主階級通過控制土地資源掌握社會財富和權力。他們利用地租剝削農民,并借助教育、文化優勢進入官僚體系,形成“經濟-政治”雙重統治結構。

3.社會影響與矛盾

4.與其他土地制度的區别

5.消亡與演變

隨着封建社會瓦解,中國通過土地改革(如1950年《土地改革法》)廢除地主所有制,轉為農民所有,最終确立土地公有制。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政策變遷,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擴展内容。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安斯提氏極限苯并-1,4-二氧六環不均仁場部長的車輛檢驗中心尺腕内側韌帶彈性鉸鍊刀口模電解質溶液發光基團非牛頓流體氟化亞銅高級預算師焊接翻轉機豪舉間苯二酰氯接面電容器警戒哨晶狀體基闆金屬接觸藍粉零件瀝鑄法落入濾泥起槽鑿缺胼胝體的設計速度釋放梯形脈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