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修改量英文解釋翻譯、地址修改量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AM
分詞翻譯:
地址的英語翻譯:
【計】 A; AD; ADDR; address; ADR; ADRS
修改量的英語翻譯:
【計】 modifier
專業解析
在計算機體系結構和彙編語言領域,"地址修改量"(英文:Address Modification Value 或Modification Value)是一個核心概念,特指在計算内存地址時,用于調整或修改基地址(Base Address)或索引地址(Indexed Address)的一個數值。它通常出現在涉及變址尋址(Indexed Addressing)或基址變址尋址(Base-Indexed Addressing)等複雜尋址模式的指令中。
其核心含義和機制如下:
-
功能本質:偏移量計算
- 地址修改量本質上是一個偏移量(Offset)或位移量(Displacement)。
- 它被加到某個基準地址(如基址寄存器内容、變址寄存器内容或程式計數器PC内容)上,以生成最終要訪問的實際内存地址(有效地址,Effective Address)。
- 公式表示為:
$有效地址 = 基地址 + 地址修改量$
或 $有效地址 = (基址寄存器) + (變址寄存器) * 比例因子 + 地址修改量$
(在更現代的架構中)。
-
尋址模式中的角色
- 在變址尋址中:地址修改量通常是一個常量,與變址寄存器(如IX, IY)的内容相加。例如,指令
LD A, (IX+5)
中,5
就是地址修改量,它修改了IX寄存器指向的基地址。
- 在基址變址尋址中:地址修改量同樣作為一個常量偏移量,與基址寄存器(如BC, DE)和變址寄存器的内容(或其中之一)相加。
- 在相對尋址(如相對跳轉指令)中:指令操作數提供的偏移量可以視為一種地址修改量,用于修改程式計數器(PC)的當前值,得到目标地址。
-
表示形式
- 在彙編語言指令中,地址修改量通常以立即數(Immediate Value) 的形式直接寫在指令操作數中(如上面例子中的
+5
)。
- 它通常是一個有符號的整數值(可以是8位、16位或32位,取決于架構),允許向前(正數)或向後(負數)偏移。
-
目的與優勢
- 訪問數組/結構體元素:這是最主要的目的。通過改變地址修改量(例如在循環中遞增),可以方便地遍曆數組或訪問結構體中的不同字段,而無需修改寄存器本身的值。
- 代碼位置無關性:在相對尋址中,使用相對于PC的地址修改量,使得代碼可以在内存中移動而無需重定位(隻要相對偏移不變)。
- 靈活性:提供了一種在運行時動态計算地址的簡潔方式。
權威參考來源:
- 《計算機組成與設計:硬件/軟件接口》 (David A. Patterson, John L. Hennessy):這本計算機體系結構經典教材深入解釋了各種尋址模式,其中地址修改量(通常稱為“偏移量”或“位移量”)是變址、基址變址等尋址模式的關鍵組成部分。書中詳細描述了其作用機制和在指令集設計中的體現。 (來源:Patterson & Hennessy,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various editions, Chapter on Instruction Sets).
- 《彙編語言程式設計》 (Richard Blum 等作者):這類專門講解彙編語言的書籍會在講解具體處理器(如x86, ARM, MIPS)的尋址模式時,明确解釋指令操作數中偏移量(即地址修改量)的含義和使用方法。例如,講解x86的
mov eax, [ebx + esi*4 + 20]
指令時,20
就是地址修改量。 (來源:Blum, Professional Assembly Language, or similar titles).
- IEEE 标準術語庫/計算機體系結構術語表:IEEE标準或權威的計算機科學術語定義中,會将“變址尋址”、“位移量”等概念标準化,地址修改量蘊含在這些标準定義之中。 (來源:IEEE Standard Glossary of Computer Architecture Terminology or equivalent resources).
- 處理器廠商指令集手冊:如Intel® 64 and IA-32 Architectures Software Developer's Manuals 或 ARM Architecture Reference Manuals。這些官方文檔是定義處理器指令和尋址模式的最權威來源,其中會精确描述每條指令操作數中偏移量字段(即地址修改量)的格式、大小和作用。 (來源:Intel SDM Volumes 1 & 2, ARM ARM).
地址修改量是計算機指令中用于動态計算内存地址的關鍵數值偏移量。它通常是一個常量,被加到基地址寄存器、變址寄存器或程式計數器的内容上,以生成最終訪問内存的有效地址。其主要應用場景是高效地訪問數組、結構體元素和實現位置無關代碼,是變址尋址、基址變址尋址等模式的核心要素。理解地址修改量對于掌握彙編語言編程和計算機體系結構原理至關重要。
網絡擴展解釋
“地址修改量”是一個計算機領域的專業術語,其含義需要結合“地址”和“量”的基本定義來理解:
-
地址(參考、3、4)
- 在計算機中表示數據或指令的存儲位置編號,例如内存地址、IP地址等。
-
修改量(參考、5)
- “量”在此處指數值或調整值,即通過測量或計算得出的數值變化;
- “修改量”特指對地址進行數值上的調整或偏移,例如在指針運算中增減的字節數。
綜合解釋:地址修改量指在計算機操作(如内存管理、指針運算)中,對原有存儲地址進行數值調整的偏移量。例如,通過增減特定數值來指向新的内存單元,這種調整值稱為地址修改量。其英文對應術語為“address modifier”(參考的計算機翻譯)。
應用場景舉例
- 編程開發:指針變量通過增減修改量實現内存遍曆。
- 數據存儲:計算數組元素地址時,通過“基地址+偏移量”定位具體存儲單元。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柏木油柏油樣囊腫畜生的出站丹甯萃取物定性濾紙端接失配多方位線封閉負青黴素感光度共同訴訟好心的合身喉中部切開術緩沖機葫蘆賈可賓交互過程數據流分析精神物理學集中激磁系統立體網形高聚物鎳合山梗烷醇酮艄審計員實現過程蘇鐵微微安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