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model speech; pattern language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模式語言”(Pattern Language)是一個具有特定學術内涵的跨學科術語,其核心含義可解析如下:
“模式語言”概念由美國建築理論家克裡斯托弗·亞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于1977年在著作《A Pattern Language: Towns, Buildings, Construction》中系統提出。它指代一種結構化的問題解決方法論,通過提煉可複用的“模式”(Pattern)單元,描述特定領域(如建築、軟件設計)中反複出現的有效解決方案。每個模式包含三要素:
來源:Alexander, C. et al. (1977). A Pattern Languag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官網介紹
在建築與城市規劃中,模式語言被定義為:
“一種描述人居環境設計原則的語法體系,通過253個相互關聯的模式(如‘陽台’‘庭院’‘公共廣場’),指導從區域規劃到建築細節的全尺度設計。”
其本質是通過模式組合生成符合人性化需求的物理空間,例如:
- 模式#106:陽性空間(Positive Outdoor Space):強調通過建築邊界塑造有圍合感的積極外部空間;
- 模式#114:層級化私密性(Hierarchy of Intimacy):通過空間序列設計實現私密性梯度過渡。
來源:《建築模式語言》中文譯本(知識産權出版社, 2019)豆瓣圖書頁
該概念被軟件工程領域引用後(1995年《設計模式》出版),其漢英詞典釋義擴展為:
“一種描述軟件設計經驗的規範化文檔格式,包含模式名稱、意圖、結構圖及代碼示例,用于解決特定上下文的編程問題。”
例如:
- 單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确保類僅有一個實例的創建方法;
- 觀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對象間一對多的狀态通知機制。
來源:Gamma, E. et al. (1995). Design Patterns: 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Addison-Wesley. IEEE摘要
“Pattern Language: A structured method for describing successful design solutions within a specific field.”
“A collection of patterns that together form a system for designing human-centered environments or software.”
無論應用于建築或軟件領域,模式語言均具備:
來源:清華大學《建築模式語言在住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城市規劃》2020/05)知網文獻
“模式語言”作為方法論工具,其漢英對譯需強調其系統性、可複用性及領域適應性本質。中文學界普遍采用直譯“模式語言”(Pattern Language),輔以“設計模式”(Design Pattern)作為分支術語,确保學術表達的精确性與國際接軌。
“模式語言”是一個跨學科的系統化方法論概念,其核心内涵和應用可從以下四個維度解析:
模式語言最早由建築師Christopher Alexander在《A Pattern Language》(1977)中提出,最初應用于建築與城市設計領域。它是一套系統化的設計方法論,包含可複用的空間模式(spatial patterns),通過識别特定場景中的常見問題并提供标準化解決方案,幫助設計師創造協調、高效的環境。
領域 | 應用案例 | 數據支持 |
---|---|---|
建築/城市規劃 | 高密度城市綠色空間設計 | |
軟件工程 | 設計模式庫(如MVC架構) | 隱性關聯 |
企業管理 | 流程優化模式語言體系 | |
語言學 | 語法結構模式與文化交際模式 |
注意:不同領域對模式語言的具體定義存在差異,例如數據庫領域特指NDL模式定義語言。建議結合具體場景參考權威文獻。
阿尼林安全受益保險單爆發溫度倍比律背影壁層比重計籌錢除法校驗測試粗石腦油單烯型合理解釋虎穴交叉陰線及反閘淋巴阻塞性瞳孔閉合氯化法紙漿目标程式開發拼寫檢查程式簽名者當心清水泵壬酰三極開關善用右手的施工計劃施體雜質受審人四丁基鉛四硼酸锂條件彙編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