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M.K.S. units
metre; rice
【醫】 meter; metre; rice
【經】 meter
a great amount of; thousand
【計】 K; kilo; kilo-
【醫】 k.; kilo-
【醫】 gram-second
make; manufacture; restrict; system; work out
【計】 SYM
【醫】 system
monad; unit
【計】 units
【化】 unit
【醫】 U.; unit
【經】 unit
米千克秒制(MKS制)是國際單位制(SI)的基礎框架,以米(m)、千克(kg)、秒(s) 為核心基本單位,用于統一物理量的測量标準。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權威定義:
定義: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内行進的距離(1983年國際計量大會定義)。
應用:長度、距離的基準單位,如地理測量、工程制圖。
權威來源:國際計量局(BIPM)對“米”的官方定義。
定義:通過普朗克常數 ( h = 6.62607015 times 10^{-34} , text{J·s} ) 精确固定(2019年新國際單位制修訂)。
應用:質量的标準單位,廣泛應用于科學實驗與貿易計量。
權威來源:國際計量局(BIPM)關于千克重新定義的公告。
定義:铯-133原子基态超精細能級躍遷對應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所持續的時間(1967年定義)。
應用:時間測量的基準,支撐全球導航、通信系統。
權威來源: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對秒的闡釋。
其他SI單位均由上述三個基本單位導出,例如:
權威依據:國際标準化組織(ISO)SI單位推導準則。
米千克秒制是現代科學、工程及國際貿易的通用标準。中國自1984年起将其列為法定計量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亦将其視為全球科學協作的基石。
權威參考來源:
“米千克秒制單位”是國際單位制(SI)的核心組成部分,以米(m)、千克(kg)、秒(s)為基本單位,用于定義長度、質量和時間。以下是詳細解釋:
米(m)
米的定義經曆了多次演變:最初基于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千萬分之一,現根據2019年國際計量大會修訂,定義為“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内行進的距離”。
千克(kg)
千克是質量的國際基本單位。早期定義為1升水的質量,後以國際千克原器為基準;2019年後改為基于普朗克常數($h=6.62607015×10^{-34} text{J·s}$)重新定義。
秒(s)
秒的定義基于铯-133原子基态超精細能級躍遷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持續時間,确保時間測量的高精度。
米千克秒制(MKS制)最初包含三個基本單位,後發展為包含電流單位安培(A)的MKSA制,最終形成現代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體系。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單位制的數學公式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相關物理教材或國際計量局(BIPM)官方文件。
阿爾門機變入測不準定理等值輸入抵銷電流電流諜子底伸式攪拌器多孔闆萃取塔二基取代作用二氯化苯防護屏橄榄脊髓束還是宏觀經濟成本滑膜鞘腫脹火花點火提早角校對階梯光栅裂隙燈荦荦判刑皮羅果夫氏手術全路生物自顯影法手搖離心機書面信托碎步天文導航計算機推針威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