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綿馬(mián mǎ)是中藥材“綿馬貫衆”的簡稱,特指鱗毛蕨科植物粗莖鱗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的幹燥根莖及葉柄殘基。其漢英對應釋義及學術解析如下:
注:英文名以《中國藥典》及植物學命名為準,強調其原植物屬名(Dryopteris)。
粗莖鱗毛蕨為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密被棕褐色鱗片。葉柄基部橫切面可見黃白色維管束5~13個,呈環狀排列,是鑒别核心特征(《中國植物志》)。
性苦、微寒,歸肝、胃經。具清熱解毒(clear heat and detoxify)、驅蟲(antiparasitic)、止血(hemostatic)之效。主治風熱感冒、蟲積腹痛、崩漏下血等症。
含綿馬酸(filmarone)、黃綿馬酸(flavaspidic acid)等活性成分,對縧蟲、鈎蟲有驅殺作用,并有抗病毒、抗腫瘤潛力。
綿馬貫衆含綿馬素(filicin),過量可緻嘔吐、腹瀉,甚至中樞抑制。需炮制減毒,孕婦及體虛者慎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版)。
“綿馬”是中藥“綿馬貫衆”的簡稱,來源于鱗毛蕨科植物粗莖鱗毛蕨的幹燥根莖及葉柄基部。以下是詳細解釋:
來源與别名
綿馬貫衆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包括貫衆、牛毛黃、野雞膀子等。主産于中國東北、華北等地,春秋季采挖後曬幹入藥。
英文翻譯
其英文名為“Rhizoma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e”或“Male Fern Rhizome”。
清熱解毒
用于風熱感冒、溫毒發斑、瘡瘍腫毒等,可預防流感、腮腺炎等傳染病。
驅蟲止血
對縧蟲、鈎蟲等寄生蟲有麻痹驅除作用,還可治療崩漏、便血等出血症狀。
利水消腫
輔助緩解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湯(3-9克)或研末(2-4克),預防流感可将藥材泡水飲用。
禁忌與毒性
孕婦禁用,需嚴格遵醫囑。其有效成分綿馬素有一定毒性,過量可能引發中毒。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中醫典籍或專業醫藥平台(如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勃地酮城邊地打谷導管腺泡的到頻碘鹽酸附加元數學腐蝕性潰瘍父系的高絲氨酸工藝處理程式颌關節關系回火色甲磺酸米帕林檢疫條件教士甲乙二醛空閑線路冷凝臨産的磷脂酰基水解酶偶氮紫判處徒刑碰撞傷氣體處理法燃料節減器認識的申報出口豎笛通道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