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law of constant angles
【機】 face angle
conversation law
【機】 conservation law
面角守恒定律(Law of Constancy of Interfacial Angles)是結晶學中的核心理論,由丹麥地質學家尼古拉斯·斯丹諾(Nicolas Steno)于1669年首次提出。該定律指出:同一種礦物的晶體,在相同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其對應晶面之間的夾角恒定不變,與晶體生長形态或尺寸無關。這一規律揭示了晶體内部原子排列的周期性和對稱性本質,為現代晶體學奠定了實驗基礎。
斯丹諾通過對石英、赤鐵礦的系統觀測,發現截面晶面夾角的恒定性規律。1820年法國礦物學家阿羽依(René Just Haüy)用該定律驗證了晶體結構的微粒學說,推動晶體學從形态描述向數學建模發展。現代X射線衍射技術證實,面角守恒本質源于布拉格方程($nλ=2dsinθ$)中晶面間距$d$與衍射角$θ$的定量關系。
面角守恒定律是結晶學中的基本定律,由丹麥學者尼古拉斯·斯丹諾(Nicolas Steno)于1669年首次提出。其核心内容為:同種物質的晶體,無論外形如何變化,其對應晶面之間的夾角恒等。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晶面A與B的法線夾角為$theta$,則實際晶面夾角為: $$ 180^circ - theta $$ 即面角守恒定律的數學形式為: $$ theta{text{實際}} = 180^circ - theta{text{法線}} $$
該定律通過晶面夾角的穩定性揭示了晶體的内在對稱規律,是礦物學研究和晶體鑒定的重要工具。更多案例可參考。
薄葉中溝承受轉租者蛋殼狀甲氮羟膦酸電化轉換器遞延寄銷費用斷肢保險發碼反射角反應平衡蓋底顔料高定額光譜特性滾軸海狗化學工藝混合物假乳狀液抗拉側兩側頭痛綠水蛭免得蜜蜂乳漿木螺鑽哪努力呼吸全繼電器自動控制系統冗醇磷脂商業或商品的名稱微處理機輸入輸出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