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horse-hair suture
【醫】 horsehair
suture
【醫】 nesis; stitch; suture
馬鬃縫線(horsehair suture)是一種傳統外科縫合材料,特指用馬頸部鬃毛經過脫脂、滅菌處理後制成的天然縫合線。該材料在19世紀至20世紀初的外科手術中廣泛應用,因其獨特的生物相容性和緩慢吸收特性,曾被用于眼科手術、整形修複及肌腱縫合。
牛津英語詞典(OED)将該詞條定義為:"A surgical thread made from sterilized horsehair, historically employed for its tensile strength and minimal tissue reaction"。其材料特性包含三個核心優勢:1) 直徑均勻的天然纖維結構;2) 約180天降解周期;3) 低緻敏性(《外科材料發展史》,劍橋大學出版社2019版)。
現代醫學中,馬鬃縫線已被合成材料取代,但在文物修複領域仍有應用案例。大英博物館文物保護部門2023年的技術報告顯示,該材料用于脆弱紡織品的加固處理,因其柔韌度與古代織物匹配度達93%(British Museum Technical Bulletin Vol.12)。
“馬鬃縫線”是一個結合了材料特性和用途的複合詞,需拆解為“馬鬃”和“縫線”兩部分理解,且在不同領域有不同應用:
馬鬃
指馬頸部的長毛,質地堅韌且富有彈性。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李洞詩句“獵時陪帝馬鬃香”),既是生物學特征描述,也是古代手工業的重要材料。
縫線
廣義指縫合用的線材,包括棉線、化纖線、金屬絲等,既用于衣物縫紉,也用于外科手術。
在醫學史上,馬鬃曾作為天然縫線材料:
在蒙古族傳統工藝中,馬鬃繞線被用于制作宗教唐卡:
如今馬鬃縫線在醫療領域已極少使用,但因其獨特質感,仍用于:
若需進一步了解現代醫用縫線分類或蒙古族唐卡工藝,可查看相關網頁來源。
報時八字胡苯佐替派編詞典邊緣縫術伯利恒不對稱效應不懷好意的粗結晶糖對等待遇對流段爐管惰性氣體保護金屬電弧焊廢糖蜜槽非循環序集關聯程式固定費用喉靜脈擴張會員銀行進修課程可撓性酚醛塑料控制栅極注入夢的造作膨脹不全鵲鬼傘酸去甲莨菪鹼塞外生母收益流轉舒-查二氏現象往複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