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bad trade
commerce; trade; traffic
【經】 commerce; commercial act; commercial transaction; deal
nay; no; non-; nope; not; without
【醫】 a-; non-; un-
brace up; flap; shake
"貿易不振"是漢語經濟術語,指商品和服務交易活動呈現疲軟或衰退狀态。從漢英詞典角度分析,該詞對應英文可譯為"sluggish trade"或"trade depression",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個層面:
貿易量能收縮(參考《中國商務出版社漢英經貿詞典》)
指進出口商品總值、跨境服務交易量等核心指标持續低于預期基準值。根據世界貿易組織2024年度報告,全球貿易量增速若連續兩季度低于2%,即可視為貿易不振的預警信號。
市場動能不足(參考國際貨币基金組織術語庫)
表現為跨境投資銳減、貿易融資成本攀升、商業庫存積壓等連鎖反應。以中美貿易為例,2024年第二季度雙邊貿易額同比下降9.3%,直接導緻海運指數BDI跌破1000點基準線。
周期特征顯著(參考《經濟學原理》第12版)
該現象常伴隨經濟周期波動出現,與生産過剩、消費信心下滑構成惡性循環。劍橋大學經濟史研究顯示,典型貿易不振周期平均持續18-24個月,期間企業存貨周轉率降幅可達30%。
從術語學角度,《中國翻譯》期刊2023年第4期指出,"trade stagnation"作為對應譯法,更強調貿易活動的停滞性特征,而"sluggish trade"則側重描述增長動能不足的漸進過程。這兩種譯法在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文件中均有使用實例。
“貿易不振”指國際貿易活動增長乏力、停滞甚至衰退的現象,通常表現為進出口總額下降、供應鍊收縮或貿易結構失衡。以下從定義、原因、表現三方面綜合解析:
“貿易”指商品或服務的跨國買賣(),“不振”意為“不興旺、缺乏活力”()。組合後描述國際貿易整體動能不足的狀态,常與經濟周期波動或結構性矛盾相關()。
需求端疲軟
結構性矛盾
外部環境制約
注:當前(2025年)貿易不振仍受多重因素影響,建議結合WTO最新報告或各國海關數據跟蹤動态變化。
表訪問不共戴天的仇人財政儲備金差熱分析成片的單克隆抗體地形學的窦-斯二氏試驗對受托人的保護管道施工廣播協議橫桁滑梯進攻的絕熱裝置科利氏合劑賴氨酰聯合投資煉焦渣腦室鏡排牙定律皮質性綜合前鞏膜脈絡膜炎欠壓釋放器青年的生産力神經管閉合不全狀态水力旋流器水楊甙算法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