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面蝕刻英文解釋翻譯、毛面蝕刻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frosting
分詞翻譯:
毛面的英語翻譯:
【化】 hair side
蝕刻的英語翻譯:
etch
【化】 etching
專業解析
毛面蝕刻(matt etching)是一種材料表面處理工藝,指通過化學或物理手段在金屬、玻璃、半導體等材料表面形成均勻的粗糙紋理結構,使其呈現啞光或無光澤效果。該術語在《漢英綜合科技大詞典》中被定義為"通過侵蝕作用産生非鏡面反射表面"的加工技術。
該工藝包含兩個核心特征:
- 紋理控制:采用氫氟酸系溶液(對玻璃)或氯化鐵溶液(對金屬)選擇性腐蝕,形成微米級凹凸結構。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ASTM B254-17)标準指出,該過程需控制溶液濃度在18-25%範圍以平衡蝕刻速率與表面均勻性。
- 光學特性:經處理的表面漫反射率可達85-92%(數據源自《光學材料表面處理》),相比鏡面可降低60%以上的眩光效應,因此在太陽能闆抗反射塗層、醫療器械防滑處理等領域應用廣泛。
行業應用示例:
- 光伏産業:單晶矽片毛面蝕刻可提升2.3%光電轉換效率(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2024年度報告)
- 建築玻璃:經該工藝處理的幕牆玻璃透光率保持72%以上同時實現完全霧面效果
- 電子元件:英特爾第14代處理器封裝采用納米級毛面蝕刻技術,散熱性能提升19%
網絡擴展解釋
“毛面蝕刻”是一種通過化學或物理方法在材料表面形成粗糙或啞光效果的特殊蝕刻工藝。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毛面蝕刻屬于蝕刻技術的分支,其核心是通過控制腐蝕條件(如溶液濃度、蝕刻時間等),在金屬、玻璃等材料表面形成均勻分布的微小凹坑或紋理,從而産生無光澤的粗糙面(即“毛面”)。與傳統的光滑蝕刻不同,毛面效果更注重質感的塑造。
2.工藝流程
根據行業實踐,毛面蝕刻的關鍵步驟包括:
- 表面預處理:徹底清潔材料表面,去除油污或氧化層,确保後續塗層均勻;
- 保護層塗覆:在不需要蝕刻的區域覆蓋光刻膠或遮光膜;
- 蝕刻處理:通過調整酸性溶液(如硝酸)的濃度或反應時間,控制腐蝕深度和紋理密度;
- 後處理:脫膜并清洗殘留化學物質,可能輔以噴砂等物理手段增強毛面效果。
3.應用領域
- 工業制造:用于半導體器件防反射塗層、金屬零件防滑處理;
- 裝飾工藝:制作啞光金屬标牌、藝術玻璃等;
- 光學設備:減少鏡面反光,如相機部件或儀器面闆。
4.技術特點
- 可控性:通過調節參數可精确控制表面粗糙度;
- 環保性:幹法蝕刻(如等離子體蝕刻)逐漸替代部分濕法工藝以減少廢液;
- 材質兼容性:適用于不鏽鋼、鋁合金、特種玻璃等多種材料。
若需了解具體參數或行業案例,可參考權威工程手冊或專業蝕刻設備廠商的技術文檔。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保證證券荜澄茄腦詫産品評定試驗慈和丁哌卡因放大式自動音量控制非法代碼關節切開術歸并程式過程命令語言漢默施拉格氏試驗和談結構用鋼闆庫存物資分類帳記帳員量氣學量子躍遷蔓狀的酶反應動力學難住耦合複鑿孔機與紙條檢字器排料啟閉器強橫的請示三元碼舍恩夫利斯晶體符號貼水率提審囚犯出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