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不仁英文解釋翻譯、麻木不仁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apathetic; be callous to; insensitive
分詞翻譯:
麻的英語翻譯:
hemp; pocked; rough; sesame; tingle
木的英語翻譯:
numb; timber; tree; wood; wooden
【醫】 lignum; wood; xylo-
不仁的英語翻譯:
heartless; numb
專業解析
"麻木不仁"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人對外界刺激缺乏感知能力或情感反應遲鈍。從漢英詞典角度分析,該詞可拆解為兩部分:
- "麻木"(mámù)對應英文"numb",原指肢體失去知覺的生理狀态,引申為對事物缺乏敏感度;
- "不仁"(bùrén)對應英文"unfeeling",源自《孟子·離婁下》"不仁者可與言哉",指缺乏同理心與道德感知。
現代用法中,該詞多用于批評對他人苦難無動于衷的态度,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比喻思想不敏銳,反應遲鈍"。英語語境中,牛津大學出版社的《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譯為"apathetic; insensitive",強調情感冷漠與感知缺失的雙重特性。
典型例句可參考《新世紀漢英大詞典》:"他對同事的困境表現得麻木不仁(He remained apathetic to his colleague's predicament)",體現該詞在跨文化交際中的負面評價功能。語言學研究表明,此成語在英譯過程中需兼顧字面意象與隱喻内涵,避免直譯導緻的語義偏差。
網絡擴展解釋
“麻木不仁”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詞義解釋
- 本義:指肢體神經麻痹,失去知覺,無法感知外界刺激。例如《醫案·總論》中描述“一日皮死麻木不仁”即為此意。
- 比喻義:形容人思想遲鈍,對事物反應冷淡或漠不關心。如聞一多曾用“麻木不仁”批評缺乏同情心的态度。
二、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明代薛己《醫案·總論》:“一日皮死麻木不仁,二日肉死針刺不痛”。
- 清代文康《兒女英雄傳》将其引申為情感冷漠的比喻,擴大了使用場景。
三、用法特點
- 語法:聯合式結構,多作謂語、定語或補語,含貶義。
- 語境:適用于描述對他人苦難、社會問題等無動于衷的态度,如“面對災情,他表現得麻木不仁”。
四、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無動于衷、漠不關心。
- 反義詞:耳聰目明、見微知著、眼疾手快。
五、示例參考
- 生理層面:“中風前兆常表現為手指麻木不仁”。
- 心理層面:“年輕人對社會議題麻木不仁,令人擔憂”。
以上解析綜合了成語的醫學起源、文學化用及現代語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其側重本義或比喻義。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阿茨伯格氏器暗疾髌外側支持帶財政稅收吃酒促醛固酮激素打垮倒易空間墊圈螺帽電阻平衡段描述符字二水合物行政職責壞死性齲狡卷果雲實卷起矩陣計算卡他性黃疸克勞修斯-克拉貝龍方程扣除雷達示波器螺體腦營養不足偶砷酚批準施工設計框架石灰蒸氨器石油中氫含量測定網絡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