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芽 (mài yá) 是漢語中對英文單詞“malt” 的對應翻譯,指一種通過特定工藝處理谷物(主要是大麥)得到的食品原料或中間産品。其核心含義和詳細解釋如下:
麥芽 指将谷物(如大麥)浸泡水中使其發芽,再通過烘幹終止發芽過程後得到的産物。這一工藝稱為“制麥”(malting)。發芽過程激活谷物中的酶(如澱粉酶),将澱粉轉化為可發酵糖類(如麥芽糖),同時産生獨特風味物質。
英文定義參考:
Malt is grain (usually barley) that has been soaked in water, allowed to germinate, and then dried in a kiln. This process develops enzymes that convert starch into sugar.
來源:《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麥芽富含澱粉酶、蛋白酶等,是啤酒釀造中糖化步驟的關鍵催化劑,能将谷物澱粉分解為酵母可利用的糖分 。
主要含麥芽糖(maltose)、葡萄糖等,賦予甜味及發酵能力,是啤酒、威士忌酒精來源的基礎。
烘幹階段産生的美拉德反應(Maillard reaction)形成焦糖、堅果等風味,影響酒類及食品的色澤與香氣。
中文術語 | 英文術語 | 說明 |
---|---|---|
麥芽 | Malt | 泛指發芽處理的谷物 |
大麥芽 | Barley malt | 最常見麥芽類型 |
發芽 | Germination | 制麥工藝的核心步驟 |
烘幹/焙焦 | Kilning | 終止發芽并發展風味的工序 |
麥芽糖 | Maltose | 麥芽中的主要雙糖 |
詳述麥芽的生物化學變化及工業應用(ISBN: 978-0122270550)。
分析麥芽在糖化中的酶解機制(DOI: 10.1201/9781420015311)。
規範麥芽質量指标(如浸出率、糖化力)。
麥芽 作為漢英詞典中的标準詞條,其定義需涵蓋生物學轉化過程(發芽)、成分特性(酶與糖類)及工業應用(釀造與食品),并通過權威文獻确保解釋的科學性與專業性。
麥芽是禾本科植物大麥(Hordeum vulgare)的成熟果實經發芽幹燥制成的産物,具有多重應用價值。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麥芽是大麥種子在適宜溫濕度條件下發芽後的加工品,主要成分為澱粉酶、麥芽糖等。其外觀呈梭形,表面淡黃色,基部有幼芽和須根,質硬且粉性強(描述參考、9)。
性味歸經
性甘平,歸脾、胃經,具有消食健胃、回乳消脹等功效。
臨床應用
在部分語境中,“麥芽”被引申為謙虛謹慎的象征(如成語“麥芽”),比喻人需如麥芽般細緻呵護自身成長。但此用法權威性較低,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麥芽的形态特征、炮制方法或古籍記載,可查看(中藥特性)、(曆史與現代研究)及(傳統炮制工藝)。
芭蕉扇班蝥汁性結膜炎補骨脂屬操作類指令層次級稱兄道弟傳輸子系統接口初原腸胚碘迪伐狄斯尼反控的發送者封鎖指令給購買者貸款供應廠商黑茲伯格氏試驗基數數集體談判權均勻紊流具有入向通路的閉合用戶群抗幹擾立體聲副載波毛細管周的腦積水樣的歐利布氏酸性蘇木精染劑溶解纖維蛋白原的三矽酸鹽上訴管轄權通風系統退火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