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搏率英文解釋翻譯、脈搏率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pulse rate
相關詞條:
1.pulsefrequency
分詞翻譯:
脈的英語翻譯:
arteries and veins; pulse
【醫】 sphygmo-
率的英語翻譯:
frank; hasty; lead; modulus; quotiety; rash; rate; ratio; usually
【醫】 rate
【經】 rater.
專業解析
脈搏率(Pulse Rate),中文又稱脈率,指單位時間内(通常為每分鐘)動脈搏動的次數。它是評估心髒搏動頻率和節律的重要生理指标,直接反映心髒收縮的頻率。
在醫學和生理學領域,脈搏率與心率(Heart Rate)在絕大多數健康情況下是等同的。正常情況下,成年人的靜息脈搏率範圍通常在60 至 100 次/分鐘。脈搏率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年齡、性别、體能水平、情緒狀态、體位、體溫、藥物以及疾病等。
測量脈搏率通常通過觸摸體表較淺表且靠近骨骼的動脈進行,最常用的部位是手腕處的桡動脈(位于拇指根部下方的手腕内側)和頸部的頸動脈(位于氣管兩側)。測量時需計數一定時間(如15秒或30秒)内的搏動次數,然後換算成一分鐘的數值。
主要影響因素:
- 年齡: 新生兒和嬰兒的脈搏率遠高于成人,隨着年齡增長逐漸下降。
- 體能水平: 經常鍛煉的人靜息脈搏率通常較低,心髒功能更強健。
- 情緒與壓力: 緊張、焦慮、興奮等情緒會刺激交感神經,導緻脈搏率加快。
- 體溫: 發熱時體溫升高,脈搏率通常也會增加。
- 藥物: 某些藥物(如興奮劑、β受體阻滞劑)會直接影響脈搏率。
- 疾病狀态: 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感染、脫水、心髒疾病(如心律失常)等均可引起脈搏率異常(過快、過慢或不規則)。
參考來源:
- 脈搏率的定義與測量方法可參考權威醫學詞典或生理學教科書,例如《牛津醫學詞典》或《蓋頓醫學生理學》。
- 關于正常脈搏率範圍及其影響因素,可查閱世界衛生組織(WHO)或美國心髒協會(AHA)發布的健康指南。
網絡擴展解釋
脈搏率(Pulse Rate)是指人體每分鐘可觸知的動脈搏動次數,直接反映心髒跳動的頻率。以下是詳細解釋:
-
定義與生理基礎
脈搏率是心髒收縮時血液沖擊動脈壁産生的波動次數,通常與心率一緻。正常成年人在靜息狀态下為60-100次/分鐘,但運動員可能低至40次/分鐘仍屬正常。
-
測量方法
- 常見部位:手腕桡動脈、頸部頸動脈
- 手動測量:用食指和中指輕壓動脈,計時15秒後乘以4
- 設備輔助:智能手環、血壓計等電子設備可自動檢測
-
影響因素
- 生理性:運動(升高)、低溫(輕微升高)、妊娠(增加10-15次)
- 病理性:發熱(每升高1℃約增10次)、貧血、甲狀腺功能異常
- 藥物作用:咖啡因/腎上腺素類藥物可加速,β受體阻滞劑可減緩
-
臨床意義
- 過速(>100次/分):可能提示脫水、感染或心髒疾病
- 過緩(<60次/分):常見于心髒傳導阻滞或甲狀腺功能減退
- 不規則:房顫、早搏等心律失常的體征
-
特殊人群差異
- 新生兒:120-160次/分
- 兒童(1-10歲):70-120次/分
- 老年人:因血管彈性下降,脈搏可能減弱但頻率與心率一緻
建議:自測發現持續異常(如靜息時持續>100或<50次/分),或伴有頭暈、胸痛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進行心電圖等專業檢查。日常監測可選擇早晨起床前測量,數據更準确。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乘機利用出口獎金單鍊等溫線圖低估價值第三人斷面圖分支杆菌生長素環境影響記錄法火花球電極駕臨假輸出緊壓性視網膜可連續重用例行程式寬帶管雷達類登革熱冷氣鄰苯二甲酸二乙酯靈敏繼電器六價堿螺椎形蝸輪梅衣素命名參數結合牧羊女叛亂塞曼能級瘙癢性天疱瘡逃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