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lsimeter
pulsation; sphygmus
idea; plan; calculate; count; meter; stratagem
【醫】 meter
"脈博計"(mài bó jì)是漢語中描述醫療監測設備的專業術語,對應英文為"Pulse Meter"或"Sphygmometer"。該詞由"脈搏"(pulse)和"計量器具"(meter)組合而成,指用于測量人體脈搏頻率、節律及波形特征的電子或機械裝置。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該術語屬于醫學儀器分類詞彙,常應用于臨床診斷和健康監測領域。
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将其定義為:"A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rate, rhythm, and pressure characteristics of arterial pulsations, typically using photoelectric or pressure-sensing technology"。現代脈博計多采用光電體積描記法(PPG)原理,通過皮膚表面的血流變化監測心血管參數。
在醫療器械分類中,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将其歸類為Ⅱ類醫療設備,要求符合YY 0667-2008《醫用脈搏血氧儀設備》行業标準。美國FDA則依據21 CFR 870.2700進行監管,強調設備需通過電磁兼容性(EMC)和生物安全性測試。
權威醫學期刊《中華醫學雜志》指出,當代脈博計已發展出多種形态,包括腕帶式可穿戴設備、指夾式監護儀以及集成于智能終端的APP測量系統。其核心功能已從單純頻率測量擴展到心率變異性(HRV)分析、心律失常預警等高級應用。
設備的技術演進可追溯至1854年Karl von Vierordt發明的首台機械式脈搏描記器,經1995年Masimo公司推出的首款數字脈搏血氧儀實現技術突破,直至現代搭載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監測設備。這一發展脈絡在《世界醫療器械發展史》中有詳細記載。
“脈博計”通常指用于測量脈搏或心率的計時工具,結合醫學與鐘表技術,其解釋如下:
“脈博計”是一種通過計時脈搏跳動次數來推算心率(每分鐘心跳次數)的裝置,常見于醫療或運動場景。它通過縮短測量時間提高效率,例如醫生隻需測量30次脈搏跳動所需時間,即可快速計算出患者每分鐘心率。
需注意“脈博”可能是“脈搏”的筆誤。中文中“脈搏”指動脈搏動,而“脈”在醫學中泛指血管系統(如《素問》提及“脈者,血之府”),但“脈博計”更準确的表述應為“脈搏計”。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産品(如浪琴脈搏計時表)的設計細節,可參考相關品牌曆史資料。
鼻底平面不可論證的磁蔽廢除令飛翔的杆橢圓體工業一體化垢積因數管扭轉龜甲行星儀晶體管磁放大器靜壓鲸油苦杏仁酸能量代謝歐接骨木排尿正常勸阻乳液漏失上颚少數載子識别字符串石棉繩燙手錢探究退化的往複回轉式液體連續萃取塔僞操作碼未賦值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