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鲸油(英文:whale oil)是從鲸類動物脂肪組織中提取的液态油脂,傳統上通過熬煮鲸脂獲得。作為19世紀重要的工業原料,其主要成分為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具有高燃點、低凝固點的特性。
從應用角度分析,鲸油在工業革命時期被廣泛用于潤滑油、燈油燃料、肥皂制造及皮革加工。美國《工業革命技術檔案》記載,1850年新英格蘭地區90%的街燈使用鲸油照明。現代應用則受《國際捕鲸公約》限制,僅限少數原住民社區保留傳統捕鲸權。
詞典學層面,《牛津英語詞典》将"whale oil"定義為"從鲸脂提煉的黃色油狀液體",詞源可追溯至中古英語"whæl ele"。該詞條特别标注現代使用多涉及曆史語境,如赫爾曼·梅爾維爾《白鲸》中描寫的捕鲸業描寫。
在生态保護領域,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研究表明,現存鲸油替代品包括棕榈油(1920年代普及)和石油衍生物(1859年石油鑽井技術突破後逐步取代)。目前全球鲸油年交易量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嚴格管控,合法流通量不足1公噸。
相關術語包括:
鲸油是從鲸類皮下組織、内髒和骨骼中提取的動物油脂,具有多種用途,但因生态保護已逐漸被淘汰。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來源
鲸油屬于海生動物油,通過熬煮鲸的皮下組織、内髒等部位獲得,呈淡黃色至黃棕色,帶有魚腥味,可溶于乙醇和乙醚。其成分因種類而異,如抹香鲸頭部提取的“鲸蠟”(Sperm oil)為白色蠟狀物,性質與普通鲸油不同,價值更高。
物理性質與成分
鲸油的主要脂肪酸包括肉豆蔻酸(9.2%)、棕榈酸(15.6%)、硬脂酸(1.9%)等,還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如十八碳不飽和酸占比37.2%)。其相對密度為0.910~0.920。
曆史用途
現狀與保護
隨着鲸類被列入保護物種,鲸油已基本停止生産和使用。現代工業多采用替代品滿足相關需求,例如合成潤滑油和植物油脂。
延伸知識
中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使用鲸油,但這一說法未在其他權威來源中廣泛提及,需謹慎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鲸油的化學特性或曆史應用細節,可查閱(搜狗百科)和(早鴿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