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點"是漢語中描述物體表面細微缺陷的術語,在不同專業領域具有對應的英文翻譯及技術含義:
基礎定義
在金屬加工領域,"麻點"指材料表面因腐蝕或機械損傷形成的小凹坑,英文對應"pitting"或"surface pitting"。該現象常見于熱處理不當的鋼材,表現為直徑小于1毫米的密集凹陷群(來源:《機械工程漢英詞典》)。
印刷與材料學延伸
在印刷工藝中,"麻點"描述油墨分布不均産生的斑點狀缺陷,英文稱"speckle"。例如塗布紙表面因纖維聚集形成的0.5-2微米凹凸紋理也被歸為此類(來源:《材料表面科學術語手冊》)。
生物醫學應用
皮膚病學用"麻點"指代痤瘡愈後遺留的色素沉積斑,對應英文"post-acne hyperpigmentation"。這類表皮損傷直徑通常在0.1-3毫米之間,其形成與黑色素細胞活性增強直接相關(來源:《臨床皮膚病學漢英對照詞典》)。
質量控制标準
根據GB/T 1804-2000《表面粗糙度參數及其數值》,工業檢測中将麻點密度量化為單位面積(cm²)内的凹陷數量,分級标準為:Ⅰ級≤5個/cm²,Ⅱ級≤10個/cm²,Ⅲ級≤15個/cm²。
“麻點”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細碎斑點
指物體表面散布的細小痕迹或凹陷,例如紡織品上的瑕疵,或金屬表面的凹坑、粗糙面(常見于工業領域,分為氧化鐵皮麻點、腐蝕麻點等類型)。
天花後遺症
舊時指出天花痊愈後留在面部的疤痕。
中藥材特征
在植物學中特指枳殼等果實幹燥後油室形成的凹陷小點,是鑒别藥材質量的依據之一。
工業術語
金屬加工中,指因氧化或腐蝕導緻的表面缺陷,可能影響材料性能。
不同語境下需結合具體領域理解。例如:
如需更詳細分類(如金屬麻點的生成機制),可參考權威工程類文獻。
大地大災難燈絲飽和遞歸過程凍結警器堆焊焊條二次崩潰釩硫酸試劑感向器汞污染故障位置測定後勤學鉸鍊閥街市經驗的快速酷肖淚管探子氯遲滞面具腦油女教師片言隻字去氫貝母堿認知心理學乳化切削油閃蒸排出實發工資額數字網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