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点"是汉语中描述物体表面细微缺陷的术语,在不同专业领域具有对应的英文翻译及技术含义:
基础定义
在金属加工领域,"麻点"指材料表面因腐蚀或机械损伤形成的小凹坑,英文对应"pitting"或"surface pitting"。该现象常见于热处理不当的钢材,表现为直径小于1毫米的密集凹陷群(来源:《机械工程汉英词典》)。
印刷与材料学延伸
在印刷工艺中,"麻点"描述油墨分布不均产生的斑点状缺陷,英文称"speckle"。例如涂布纸表面因纤维聚集形成的0.5-2微米凹凸纹理也被归为此类(来源:《材料表面科学术语手册》)。
生物医学应用
皮肤病学用"麻点"指代痤疮愈后遗留的色素沉积斑,对应英文"post-acne hyperpigmentation"。这类表皮损伤直径通常在0.1-3毫米之间,其形成与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强直接相关(来源:《临床皮肤病学汉英对照词典》)。
质量控制标准
根据GB/T 1804-2000《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工业检测中将麻点密度量化为单位面积(cm²)内的凹陷数量,分级标准为:Ⅰ级≤5个/cm²,Ⅱ级≤10个/cm²,Ⅲ级≤15个/cm²。
“麻点”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细碎斑点
指物体表面散布的细小痕迹或凹陷,例如纺织品上的瑕疵,或金属表面的凹坑、粗糙面(常见于工业领域,分为氧化铁皮麻点、腐蚀麻点等类型)。
天花后遗症
旧时指出天花痊愈后留在面部的疤痕。
中药材特征
在植物学中特指枳壳等果实干燥后油室形成的凹陷小点,是鉴别药材质量的依据之一。
工业术语
金属加工中,指因氧化或腐蚀导致的表面缺陷,可能影响材料性能。
不同语境下需结合具体领域理解。例如:
如需更详细分类(如金属麻点的生成机制),可参考权威工程类文献。
剥离反应备用管口边防警卫编码装置程序单元当型模式导电聚合物电控制地美罗酸多属性的耳道板二溴化一羟一氧合钼扼要的重述辐射分光法关系数据库警告线法集体控制举国空气蒸汽混合物丽蝇科美洲犰狳皮带起重装置亲肌的三叶的色谱法山梨腈衰减等化器水池碳骨架的破坏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