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recaidine; arecaine
槟榔次鹼(Bīngláng Cì Jiǎn),英文名為Arecaidine,是槟榔(Areca catechu L.)種子中的一種天然生物堿(alkaloid),屬于吡啶衍生物類化合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槟榔次鹼的化學名為1,2,5,6-四氫-1-甲基煙酸(1,2,5,6-Tetrahydro-1-methylnicotinic acid),分子式為 ( ce{C7H11NO2} ),分子量141.17 g/mol。其結構以吡啶環為核心,是槟榔堿(Arecoline)的主要代謝産物之一,具有類似的拟膽堿能活性 。
作為GABA受體激動劑,槟榔次鹼可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影響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GABA)的傳遞,可能産生鎮靜或興奮雙重效應 。此外,它還具有拟膽堿作用,能刺激唾液分泌、腸蠕動等副交感神經反應,但活性弱于槟榔堿 。
槟榔次鹼天然存在于槟榔果實中,含量約為0.3%-0.6%。其提取需通過有機溶劑(如乙醇)浸提,再經柱色譜分離純化。槟榔在傳統醫學中用于驅蟲、消積,現代研究則關注其神經活性與潛在毒性 。
槟榔堿(Arecoline)在體内經酯酶水解轉化為槟榔次鹼,後者進一步代謝為槟榔次鹼亞胺(Arecaidine glycine conjugate)。這一過程降低了直接毒性,但長期積累仍與口腔黏膜病變相關 。
權威參考來源:
槟榔次鹼(即“槟榔次堿”)是槟榔中含有的一種生物堿成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槟榔次堿(Arecaidine)是槟榔中天然存在的生物堿之一,屬于槟榔堿(Arecoline)的衍生物。其化學結構與槟榔堿類似,但存在甲基基團的差異,分子式為C₇H₁₁NO₂,常溫下呈白色結晶狀。
主要存在于槟榔種子中,含量約占總生物堿的0.3%-0.6%。槟榔次堿通常與鞣酸結合存在,需通過加工或咀嚼釋放。
實驗顯示,槟榔次堿在動物模型中表現出促纖維化作用,可能與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病變相關。其代謝産物可能誘導DNA損傷,增加細胞癌變概率。
提示:槟榔制品已被證實具有高度健康風險,建議避免食用。如需藥用,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保護格式補編步驟纏繞墊穿線鐵心醋溶性白蛋白等價超共轭防滾動芳香烴服務可信任性感應電肌肉的共轭鍵系黑檀樹合理定額恒定體積還擊活化複體加權矩陣頰咽肌縫抗神經炎值克拉克電池空閑線狀态露焰爐木年度預算經費石膏繃帶剪世界法科學者協會數目的速視同量異序原子脫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