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bibliographical data
catalogue; list
【計】 cataloging; listing
data; material
【醫】 data; datum
【經】 data; information
編目資料在漢英詞典中對應的英文術語為"cataloged materials",指通過系統化整理、分類和著錄形成的文獻資源集合。該術語包含兩個核心要素:編目(cataloging)作為信息組織行為,資料(materials)作為文獻載體對象。
根據《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20年版),編目流程包含四大核心環節:①文獻特征描述(題名、責任者、版本等)、②主題标引(使用《漢語主題詞表》進行規範标引)、③分類标引(采用《中圖法》分類體系)、④規範控制(建立名稱規範檔)。這些标準化操作确保信息資源的可檢索性與共享性。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IFLA)的《國際編目原則聲明》将編目資料定義為"經過元數據加工,具備完整檢索點的文獻實體或數字對象"。該定義強調編目成果應包含描述性元數據(如MARC格式)、管理元數據(如典藏信息)和技術元數據(如數字對象特征)。
在數字資源管理領域,編目資料已延伸至非書資料領域。國家圖書館發布的《數字資源元數據規範》(2022年修訂版)要求對電子文獻、多媒體資料等新型載體實施:①多維度元數據描述(技術參數、版權信息)、②永久标識符分配(如DOI)、③知識組織體系關聯(與權威數據庫建立鍊接)。
參考文獻:
“編目資料”指通過編目流程系統整理後的信息資源,其核心是通過标準化處理形成便于管理和檢索的目錄體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目的
編目資料是依據特定規則(如分類法、元數據标準)對文獻或檔案進行特征描述後形成的目錄化數據。其目的是建立資源與用戶之間的橋梁,例如圖書館通過編目使讀者能快速定位藏書。
編目對象
涵蓋圖書館藏書、檔案館文獻、聯合館藏、個人藏書及專題資源等,甚至包括視音頻資料(需切分為節目層、片段層等結構)。
核心流程
作用與價值
應用場景
除傳統圖書檔案外,還適用于數據庫建設(如元數據管理)、專題資源庫(如地方志數字化)等領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編目規則(如《國際标準書目著錄》ISBD),可參考圖書館學專業文獻或檔案管理标準文件。
安垂賽德半乳糖脂表意文字成形時間創傷後的氮氧甲基丁香假胞菌素分析法竿子梗塞功能生化管壁冷卻滾輪電極會計處理步序混合抵押品腳手架教條主義節律異常的近似平行運動螺紋刀具權利保留壬二酸鹽舌下的舌緣適應性控制視在主應力體魄外洋晚發性骨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