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電常數(Dielectric Constant),又稱電容率或相對介電常數(Relative Permittivity),是描述電介質材料在外加電場作用下極化程度的物理量,表征材料儲存電能的能力。其英文術語為Dielectric Constant 或Relative Permittivity,符號通常表示為 $varepsilon_r$(無量綱)或 $varepsilon$(絕對介電常數),兩者關系為:
$$varepsilon = varepsilon_r varepsilon_0$$
其中 $varepsilon_0$ 是真空介電常數(≈ $8.85 times 10^{-12}text{F/m}$)。
極化能力
介電常數反映電介質中電荷在電場作用下的位移極化(電子雲偏移)和取向極化(極性分子轉向)程度。$varepsilon_r$ 值越大,材料極化能力越強,削弱電場的效果越顯著。
電容增強效應
在平行闆電容器中,插入介電常數為 $varepsilon_r$ 的電介質後,其電容 $C$ 增大為真空時的 $varepsilon_r$ 倍:
$$C = varepsilon_r C_0$$
其中 $C_0$ 為真空電容。
電磁波傳播影響
介電常數與磁導率共同決定電磁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 $v$:
$$v = frac{1}{sqrt{varepsilon mu}}$$
因此 $varepsilon_r$ 影響信號延遲和阻抗匹配。
材料類型 | 介電常數($varepsilon_r$) | 應用場景 |
---|---|---|
真空 (Vacuum) | 1.0 | 理論參考基準 |
空氣 (Air) | ≈1.0006 | 高頻電路、天線設計 |
聚四氟乙烯 (PTFE) | 2.0–2.1 | 高頻電路闆基材 |
二氧化矽 (SiO₂) | 3.9–4.5 | 集成電路絕緣層 |
矽 (Silicon) | 11.7–12.3 | 半導體器件襯底 |
钛酸鋇 (BaTiO₃) | >1000 | 高容量陶瓷電容器 |
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
定義介電常數為“介質相對于真空的電容增加比例”,強調其作為材料固有屬性的重要性。
麻省理工學院 (MIT) 開放課程
指出介電常數是“介質對外電場的響應函數”,其值取決于材料微觀結構及外部條件(如溫度、頻率)。
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 (NPL)
強調介電常數在5G通信、納米電子學中的關鍵作用,高頻下需考慮其色散特性(隨頻率變化)。
介電常數是電磁學、材料科學及電子工程的核心參數,直接影響電容器設計、射頻電路性能及光電器件開發。
介電常數(又稱電容率)是描述材料在電場中極化能力的物理量,用符號ε表示。以下是其核心概念的解釋:
基本定義 介電常數反映材料削弱外部電場的能力。其數學表達式為: $$ varepsilon = varepsilon_r cdot varepsilon_0 $$ 其中$varepsilon_0$是真空介電常數(≈8.85×10⁻¹² F/m),$varepsilon_r$為相對介電常數(無量綱)。
物理意義
影響因素
典型應用
常見材料對比:
該參數在電磁場分析、材料科學和電子工程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實際選擇時需要綜合考量介電損耗、擊穿場強等關聯參數。
本行表示意思菠菜固醇大凡光參數二極管光化學地矽酸鈾估損人間格幹燥器肩胛胸的金屬離子激活酶即時系統技術維修拉帕酸兩透性靈化脈絡膜視網膜萎縮嘧啶核苷酶平均生命後期輕型馬鼻疽權标傳送網去丁烷塔染色皿人造石油工業乳白色内障乳突角三路閥順序結構跳繩維持社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