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relay calculator
【化】 relay
ceremony; formula; model; pattern; ritual; style; type
【化】 expression
【醫】 F.; feature; formula; Ty.; type
counter
【計】 calculator; computing counter
【化】 calculator
【經】 calcuator; counter; countermachine
繼電器式計算機(Relay Calculator)是一種利用電磁繼電器作為核心開關元件實現邏輯運算和算術功能的早期計算機器。其工作原理基于繼電器的物理開閉狀态對應二進制信號的“0”和“1”,通過複雜電路組合完成計算任務。以下是詳細解釋:
繼電器本質是用小電流控制大電流的電磁開關。當線圈通電時,銜鐵吸合使觸點閉合,形成通路(代表“1”);斷電時觸點彈開,通路斷開(代表“0”)。這種特性使其成為理想的二進制邏輯門實現載體。
通過串聯(實現AND邏輯)、并聯(實現OR邏輯)及繼電器組合(實現NOT邏輯)構建基礎門電路。例如:
繼電器物理動作速度慢(操作時間約10-50毫秒),且頻繁開關易導緻觸點磨損,可靠性低于後來的電子管/晶體管計算機。
由IBM與哈佛大學合作研制,使用約3500個繼電器,可執行對數、三角函數等複雜計算,是繼電器計算機的巅峰之作。其設計影響了早期電子計算機體系結構。
喬治·斯蒂比茲(George Stibitz)開發的複數計算機(Complex Number Calculator),首次實現遠程計算(通過電話線控制),驗證了繼電器計算可行性。
繼電器計算機雖被半導體技術淘汰,但其“開關邏輯”思想直接延續至現代CPU設計。例如:
參考文獻來源:
繼電器式計算機(Relay Calculator)是一種基于繼電器(電磁開關)技術構建的早期電子計算設備。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原理 繼電器式計算機通過電磁繼電器的開關狀态(通/斷)表示二進制數值(1/0),進而完成數學運算。其核心原理是電流的磁效應:當電流通過繼電器線圈時,電磁鐵吸合觸點,改變電路狀态。這種二值邏輯為後續計算機的二進制運算奠定了基礎。
2. 曆史背景與實例 最早的繼電器式計算機之一是CASIO 14-A(1957年),其體積龐大(如桌子大小),運算單元由數百個繼電器構成。這類設備屬于電氣式計算機向現代電子計算機過渡的産物。
3. 技術特點
4. 與後續技術的對比 繼電器式逐步被電子管和晶體管取代,因其能耗高、體積大且速度受限。例如,1944年的哈佛Mark I計算機仍使用繼電器,而1946年的ENIAC則采用電子管,運算效率顯著提升。
繼電器式計算機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通過電磁開關實現基礎計算,為現代計算機的二進制邏輯和電路設計提供了實踐基礎。
阿蓋耳·羅伯遜氏瞳孔暗紅色的瘢痕性沙眼标準頻率訊號不能兌換本位金屬的紙币誠意單元結構原理動力供給操作二苯鉻輔助通道黃色書籍活動标題棒家長權絕代樂觀主義漏檢錯誤卵發育初期的沒收定金收益密謀策劃内水齊姆森氏運動點曲件調直器日志三股菌屬雙向電晶體談天拖着腳走外科學彎曲微膠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