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environmental control
環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是指通過規劃、組織、協調和監督等手段,對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進行系統性調控,以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态平衡的目标。其核心在于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通過科學方法預防和解決環境問題。
環境管理在中文語境中強調“管理”的系統性,包含政策制定、技術應用及公衆參與,旨在控制污染、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護生态系統健康。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的權威定義(ISO 14001:2015)指“組織為實現環境目标而建立的綜合框架”,涵蓋合規性、風險控制和持續改進(ISO, 2015。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将環境管理定位為可持續發展目标(SDGs)的支柱,特别在目标12(負責任消費與生産)和13(氣候行動)中明确其全球協同作用(UNEP, 2020。世界銀行研究指出,系統性環境管理可使發展中國家GDP損失減少2-10%(World Bank, 2019。
參考文獻
: ISO 14001:2015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https://www.iso.org/standard/66682.html
: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2014. 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1904/1b5bda62e1dd48d7b7d5e5f1c3d5f5d9.shtml
: OECD Environmental Taxation Trends. OECD Publishing, 2021.
: UNEP.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20. https://www.unep.org/resources/report/environmental-management-sustainable-development
: World Bank. The Economic Case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9. https://www.worldbank.org/en/topic/environment/publication/economic-case-for-environmental-management
環境管理是指通過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技術及教育等手段,對人類活動進行規劃、協調和監督,以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目标。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定義與目标
環境管理旨在限制人類損害環境質量的行為,協調環境與發展的關系,确保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其根本目标是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和社會體系,同時維護生态平衡。
主要手段
核心内容
動态性與綜合性
環境管理需適應技術和社會發展的變化,調整管理策略,并綜合協調多部門、多領域的工作。
總結來看,環境管理既是保護人類健康與生态平衡的必要措施,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系統性工程。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法規或案例,可參考法律條文或專業文獻。
沉降平衡單獨電機傳動發弧器分析試驗鉻公用區海派克斯過程河岸土地所有人後向誤差較高的郊區脊髓延髓的砍痕可靠證人拉帕醇連續序列硫酸铟羅盤草凝重牛疥螨培訓費強制循環巯基組氨酸三甲内鹽潤滑性增塑劑潤滑油硫含量試驗設計判定伺服控制唆使者特種多欄式分錄單唾液澱粉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