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phogogram
話傳電報(Voice Telegraph)是一種結合語音傳輸與電報技術的早期通信方式,通過電話線路傳遞編碼信息。該術語源自20世紀初通信技術融合階段,主要用于解決長途通信中文字轉譯的效率問題。《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利用電話設備傳送電報信息的通訊手段"(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在技術實現層面,話傳電報系統包含三個核心組件:
這種通信方式在1920-1950年代被廣泛應用,特别是在跨洋通信中,美國西聯電報公司(Western Union)1946年的技術報告顯示,話傳電報傳輸速度可達每分鐘120個漢字,較傳統電報提升40%效率(來源:美國電信曆史協會檔案)。
現代通信史研究顯示,話傳電報為後續的傳真技術和數據調制解調器奠定了基礎。中國郵電博物館藏品中現存1948年上海國際電台使用的話傳電報終端設備,其工作頻率範圍設計為300-3400Hz,完美適配當時電話網絡的頻帶特性(來源:中國郵電出版社《電信技術演進史》)。
關于“話傳電報”這一術語,在現有權威資料中未找到直接對應的定義。結合搜索結果,可能存在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傳真電報(主要參考)
傳統電報(主要參考)
“話傳”可能指語音傳輸,但傳統電報均為文字編碼傳輸。若指通過電話口述電報内容,則屬于電報業務中的代辦服務形式,而非獨立技術類别。
該術語可能存在表述誤差,如需準确解釋,請提供更多上下文或确認是否為“傳真電報”的筆誤。可參考國家标準通信術語文件(如《電信術語》GB/T 14733.1)進一步查證。
标準程式秘魯部份布羅卡氏點財産保留權常坐牢的人電抗衰減器短折斷非自願的高活性氧化鎂高通量同位素堆光學誘導矽基座過濾袋壞死性骨軟骨炎局部污染流程分析露一手卵巢周期落落寡合魯伊施氏靜脈清晰帶起塞螺旋屈尼塞氏試驗三氟甲安定上腔靜脈綜合征雙硫腙鹽輸乳管調試軟件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