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superactinide element
after; back; behind; offspring; queen
【醫】 meta-; post-; retro-
【化】 actinide; actinide elements; actinoid
後锕系元素(英文:Transactinide elements),是指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锕系元素之後的超鈾元素,即原子序數大于103(锕的原子序數為89)的所有化學元素。它們都是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或極不穩定。
位置與範圍
後锕系元素起始于(Rutherfordium, Rf,原子序數104),延續至目前已命名的元素(如Og,原子序數118)。它們屬于周期表第7周期的d區或p區元素,位于锕系(原子序數89-103)之後。
人工合成與放射性
所有後锕系元素均通過粒子加速器中的核反應人工合成,如重離子轟擊靶核。它們具有極強的放射性,半衰期極短(從毫秒至分鐘級),難以進行化學性質研究。
命名規則
命名遵循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規定,多以著名科學家或研究機構命名,例如:
化學性質挑戰
因半衰期極短且産量極少,其化學性質主要通過氣态或溶液中的快速實驗間接推測。現有研究表明,部分元素可能表現出與同族較輕元素不同的特性(如相對論效應影響電子排布)。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明确将原子序數≥104的元素歸類為"Transactinide elements",強調其位于锕系後的合成特性(參見IUPAC《無機化學命名法》)。
該辭典将"後锕系元素"定義為"周期表中锕系元素之後的人工合成超鈾元素",并标注英文對應詞為"Transactinide elements"(科學出版社,2016年版)。
指出後锕系元素(104-118)的合成與表征是核化學與物理學的交叉前沿,其研究依賴重離子加速器與快速分離技術(參見ACS《核化學綜述》專題)。
後锕系元素的研究推動了對原子核穩定性極限("穩定島"假說)、超重元素電子結構及相對論量子化學模型的探索,是拓展元素周期表邊界的關鍵領域。
(注:因搜索結果限制,部分文獻鍊接暫未提供,建議通過學術數據庫如CAS(化學文摘社)或IUPAC官網查詢最新命名與性質數據。)
“後锕系元素”一般指锕系元素中原子序數較高、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通常包括鈾(U,92號)之後的超鈾元素,即從镎(Np,93號)到铹(Lr,103號)的11種元素。以下是詳細解釋:
元素 | 符號 | 原子序數 | 特性 |
---|---|---|---|
镎 | Np | 93 | 首個超鈾元素,半衰期較短 |
钚 | Pu | 94 | 核反應堆關鍵燃料 |
镅 | Am | 95 | 用于煙霧探測器 |
锔 | Cm | 96 | 高放射性,中子源材料 |
锎 | Cf | 98 | 中子發射能力強 |
術語“後锕系元素”并非嚴格學術分類,更多用于非正式場合描述鈾之後的超鈾锕系元素。若需更專業的元素周期表劃分,建議參考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的定義。
愛迪生基座辦公器具保險期限髌周縫術伯洛克皮炎操作員可選符號腸促胰酶肽對頭接縫分子電子能級負壓層鋼盔交通津貼角質石花菜結核安精阜炎敬禮礫岩的酩酊劑尿性消化不良染缸熱帶利什曼蟲乳暈下的三氯化合物濕性氣喘收支逆差雙向推力向心球軸承算術式指數攤派資本天然汽油廠提問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