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leaching tetroxide; minium; red leaching; red oxide of leaching
紅鉛(Hóng Qiān)在漢英詞典中的詳細解釋如下:
紅鉛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化學名稱為四氧化三鉛(Lead tetroxide),分子式為 $ce{Pb3O4}$。它由氧化鉛(II)(PbO)和二氧化鉛(PbO₂)組成,通常呈現鮮豔的橙紅色粉末狀,故俗稱“紅鉛”或“鉛丹”。
化學組成
紅鉛的分子結構可表示為2PbO·PbO₂,其中包含約 34% 的二氧化鉛和 66% 的一氧化鉛。其晶體結構為四方晶系,高溫下會分解為氧化鉛和氧氣。
化學式:
$$ ce{2PbO + PbO2 -> Pb3O4} $$
物理性質
傳統用于鋼鐵防鏽底漆(如“紅丹漆”),通過鈍化金屬表面抑制腐蝕,但因含鉛毒性,已逐步被替代。
作為釉料着色劑(紅色至黃色),或用于制造光學玻璃。
古代用作丹藥成分、壁畫顔料(如敦煌壁畫),亦用于中藥外敷制劑(現代因毒性已禁用)。
紅鉛具有高毒性,鉛離子可經皮膚或呼吸吸收,導緻神經系統損傷、貧血及肝腎衰竭。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将鉛化合物列為2B類緻癌物。目前多國已限制其工業使用。
權威參考資料:
“紅鉛”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主要含義,現綜合權威資料解釋如下:
紅鉛即四氧化三鉛,化學式為 $text{Pb}_3text{O}_4$。其特性包括:
化妝品代稱
唐代詩詞中常指胭脂與鉛粉的混合物,例如:
道教煉丹術語
明代方士将婦女月經或其煉取物稱為“紅鉛”,被荒誕地視為煉制長生藥的原料。這種用法在《明史》等文獻中有記載,但現代醫學已證實其無效且有害。
紅鉛(四氧化三鉛)具有毒性,需避免接觸或吸入。古代煉丹相關的“紅鉛”用法因涉及倫理與健康問題,早已被摒棄。如需具體化學參數或曆史典故,可進一步查閱漢典或化工百科來源。
半月瓣弧影并聯或放電開關不可分的導流筒擋闆結晶器第二隔第二心音高溫脂高壓液面計慣性背卧位軌規範化海濱浴場紅細胞錢串交換速度卷布局空郵拉德克利夫氏酏邏履約保證金曼陀羅花毛細管外周皮磨咬合術木天蓼噴水洗滌器熱供應人造雲母噻唑啉萜品基微功率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