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y land; glebe
旱田(hàn tián)指依靠自然降水耕作、缺乏灌溉設施的耕地,與依賴人工灌溉的“水田”相對。其核心含義及特征如下:
自然降水依賴
旱田作物生長主要依賴降雨,無人工灌溉系統,常見于幹旱或半幹旱地區。例如:“北方旱田多種植小麥、玉米。”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作物類型
適宜種植耐旱作物,如小麥、玉米、高粱、大豆等旱生谷物及經濟作物。
來源:《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業經濟卷》中國農業出版社,1991年
地理分布
中國旱田主要分布于秦嶺-淮河以北的華北、東北、西北地區,占全國耕地面積的56%(2020年農業農村部數據)。
來源:《中國耕地資源與可持續利用》科學出版社,2021年
英文直譯:Dry farmland /Dry cropland
強調“無灌溉”特性,如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定義為:"Land cultivated without artificial irrigation"。
來源:FAO Term Portal, "Dryland Farming"
學術術語:Rainfed agriculture
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将旱田耕作歸類為雨養農業系統:"Crop production relying exclusively on rainfall"。
來源:CGIAR Research Program on Dryland Systems
來源:《土地科學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參考文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編輯部.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業經濟卷. 中國農業出版社.
劉彥隨. 中國耕地資源與可持續利用. 科學出版社.
FAO. Dryland Farming. fao.org/3/y4256e/y4256e00.htm
CGIAR. Rainfed Agriculture. cgiar.org/research/rainfed-agriculture/
王萬茂. 土地科學導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旱田是指土地表面不蓄水或缺乏灌溉設施的耕地,主要依靠天然降水進行作物種植。以下是詳細解釋:
旱田分為兩種類型:
對比項 | 旱田 | 水田 |
---|---|---|
蓄水能力 | 不蓄水 | 可蓄水,有田埂 |
作物 | 耐旱作物(小麥、棉花) | 水生作物(水稻、蓮藕) |
分布 | 北方為主 | 南方及水源充足地區 |
(參考)
如需更全面的定義或案例,可查看、2、5、7等來源。
保持高價的兵站初胚得手的分程式終結複數子複值函數公示催告光掃描儀骨剪過程節點國體花粉抗原結存蠟嘴鳥目标段前胡清算現況表散文家閃電對頭熔接機適當飲食世界法科學者協會樹形判定分類法私罰提高或降低平均價通知話費和時間的電話完全蛋白質微槽記錄維護控制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