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國際儲備對進口的比率英文解釋翻譯、國際儲備對進口的比率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rate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 to imports

分詞翻譯:

國際儲備的英語翻譯:

【經】 international reserve

對的英語翻譯:

right; answer; reply; at; check; compare; couple; mutual; opposite; versus; vs
face to face
【計】 P
【化】 dyad
【醫】 Adv.; contra-; corps; ob-; p-; pair; par; para-
【經】 vs

進口的英語翻譯:

entrance; import; importation
【化】 entrance; inlet; inport
【醫】 inlet
【經】 import; importation; imports

比率的英語翻譯:

percentage; proportion; rate; ratio
【醫】 proportion; ratio
【經】 rater.; ratio

專業解析

國際儲備對進口的比率(International Reserves to Imports Ratio)是衡量一國國際儲備充足性的核心指标,其定義為:一個國家持有的外彙儲備、黃金儲備、特别提款權(SDR)等國際儲備資産總額,與該國年度貨物與服務進口總額的比值。該指标反映一國在不依賴外部融資的情況下,維持正常進口支付的能力。

核心公式與計算依據

該比率的标準表達式為: $$ text{國際儲備充足率} = frac{text{國際儲備總額}}{text{年度進口總額}} times 100% $$ 例如,中國2024年外彙儲備為3.2萬億美元,年度進口額2.7萬億美元,則比率為118.5%(數據來源:世界銀行《2025全球經濟展望》)。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建議發展中國家保持該比率不低于30%(IMF Working Paper WP/23/89)。

政策決策中的應用

  1. 危機防範阈值:當比率低于3個月進口額(即25%)時,可能觸發國際收支危機。2022年斯裡蘭卡外彙儲備僅覆蓋1.9個月進口,導緻主權債務違約(世界銀行國别報告)。
  2. 貨币政策制定:中國人民銀行将該項指标納入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作為跨境資本流動監測的重要參數(《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4》)。

指标局限性

需結合短期外債比率(短期外債/外彙儲備)和資本賬戶開放度綜合評估。例如,新加坡雖然該比率僅20%,但因其資本賬戶高度開放且無外債壓力,仍被視為儲備充足(IMF Article IV Consultation Report, 2023)。

網絡擴展解釋

國際儲備對進口的比率(又稱儲備進口比率法)是衡量一國外彙儲備充足性的核心指标,由經濟學家羅伯特·特裡芬提出。其核心定義及要點如下:

  1. 定義與計算
    該比率指一國持有的國際儲備與其年度進口總額的比例,計算公式為:
    $$text{儲備進口比率} = frac{text{國際儲備量}}{text{年度進口總額}} times 100%$$
    一般認為,國際儲備應至少滿足3個月的進口需求,按此計算比率為25%(即3個月占全年1/4)。

  2. 建議範圍
    特裡芬提出,該比率應以20%為最低限,40%為最高限。若低于20%,可能面臨國際支付風險;高于40%則可能造成資源浪費。部分觀點(如)提到30%為調整阈值,但權威性較低,主流仍以20%-40%為标準。

  3. 應用與優缺點

    • 優點:計算簡便,便于國際比較,被國際組織廣泛采用。
    • 局限性:未考慮資本流動、彙率波動等複雜因素,僅以進口需求為基準可能低估實際儲備需求。
  4. 實際意義
    該指标幫助判斷一國短期償債能力。例如,若某國年進口額為1200億美元,按25%計算需至少300億美元儲備;若儲備量低于240億美元(20%),則需警惕外彙風險。

儲備進口比率法通過量化儲備與進口的關系,為政策制定提供參考,但需結合其他經濟指标綜合評估。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阿朗氏定律保管證明書補償理論部分短語唇折頂樓多函數列雷達多形核白細胞增多法人的解散骨膜撬核對數值環境管理會話監督系統文件目錄睑内膜炎校訂教區主教勞動定額制定魯吉氏手術鎳鐵前置脈沖氫化安香息去濕器乳臭杆菌色素診斷事後同意視網膜檢眼鏡收益部份雙胺染料酸性偶氮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