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萎鐮菌醇英文解釋翻譯、瓜萎鐮菌醇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nivalenol
分詞翻譯:
瓜的英語翻譯:
melon
萎的英語翻譯:
decline; fade; wither
【醫】 Piper betle L.
鐮的英語翻譯:
【醫】 falces; falx
菌醇的英語翻譯:
【醫】 mykol
專業解析
瓜萎鐮菌醇(Nivalenol,簡稱 NIV)是一種由鐮刀菌屬(Fusarium)真菌産生的 B 型單端孢黴烯族毒素(Trichothecene mycotoxin)。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 術語定義與基本特性
- 中文名: 瓜萎鐮菌醇(也常音譯為雪腐鐮刀菌烯醇)
- 英文名: Nivalenol (NIV)
- 定義: 瓜萎鐮菌醇是鐮刀菌(如禾谷鐮刀菌 Fusarium graminearum、黃色鐮刀菌 Fusarium culmorum 等)在侵染谷物(如小麥、大麥、玉米、燕麥)過程中産生的一種次級代謝産物,屬于單端孢黴烯族毒素家族中的 B 型成員。其化學結構基于 12,13-環氧單端孢黴-9-烯骨架,并在 C-4 位有一個羟基,C-7, C-8 位有一個雙鍵,C-15 位有一個乙酰基。
- 主要産生菌株與污染作物: 主要産生菌株包括 Fusarium graminearum、Fusarium culmorum、Fusarium cerealis 等。主要污染小麥、大麥、玉米、燕麥及其制品,尤其是在冷濕氣候條件下收獲或儲存不當的谷物中風險較高。
二、 化學特性與毒性機制
- 化學特性: 瓜萎鐮菌醇化學性質穩定,耐高溫,常規的食品加工過程(如烘焙、蒸煮)難以将其完全破壞。其分子式為 $C{15}H{20}O_{7}$。
- 毒性機制: 作為單端孢黴烯族毒素,瓜萎鐮菌醇的主要毒性作用機制是抑制真核細胞的蛋白質合成。它通過與核糖體的肽基轉移酶中心結合,阻止蛋白質合成的起始或延伸階段。此外,它還能誘導細胞凋亡、幹擾細胞信號傳導、破壞細胞膜完整性,并具有免疫抑制和潛在的遺傳毒性。
三、 健康危害
瓜萎鐮菌醇對人體和動物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 急性毒性: 可引起嘔吐、腹瀉、腹痛、厭食、白細胞減少、免疫抑制、出血性病變、甚至死亡(高劑量時)。其急性毒性強于同家族的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嘔吐毒素)。
- 免疫毒性: 顯著抑制免疫系統功能,降低機體對病原體的抵抗力。
- 潛在緻癌性: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将鐮刀菌毒素(包括 NIV)歸類為第 3 類物質(即對人類緻癌性尚無法分類),但動物實驗顯示其具有促癌作用。
- 生殖與發育毒性: 動物實驗表明其對胚胎發育和生殖系統有不良影響。
四、 檢測與限量标準
由于其危害性,各國及國際組織對食品和飼料中的瓜萎鐮菌醇含量制定了嚴格的限量标準。檢測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LC-MS/MS)和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等。歐盟等地區對谷物及其制品中的 NIV 設定了具體限量要求。
五、 實際應用與防控
在食品安全領域,了解瓜萎鐮菌醇對于以下方面至關重要:
- 風險評估: 評估谷物及其制品的安全性。
- 制定标準: 為制定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标準提供科學依據。
- 質量控制: 指導農業生産(選用抗病品種、合理輪作、適時收獲)、儲存管理(控制溫濕度)和食品加工過程,以最大限度減少污染風險。
- 監測與監管: 開展食品中真菌毒素的監測工作,保障消費者健康。
來源參考:
-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 真菌毒素手冊: https://www.fao.org/food/food-safety-quality/capacity-development/training-materials/mycotoxins/en/ (提供單端孢黴烯族毒素分類與基本信息)
- 國際食品微生物标準委員會 (ICMSF) - 食品中的真菌毒素: https://www.icmsf.org/publications/books/ (讨論鐮刀菌毒素污染模式與控制)
- 世界衛生組織 (WHO) - 食品安全實況報道 - 真菌毒素: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ycotoxins (概述真菌毒素的健康危害)
-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 - 單端孢黴烯族毒素評估: https://monographs.iarc.who.int/list-of-classifications (提供緻癌性評估信息)
- 歐盟委員會 - 食品污染物法規: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02006R1881-20230301 (查閱歐盟對 NIV 等真菌毒素的限量标準)
網絡擴展解釋
瓜萎鐮菌醇(Nivalenol,NIV)是一種由鐮刀菌屬真菌産生的B型單端孢黴烯族毒素,常見于受污染的谷物和農産品中。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性質
- 化學信息:分子式C₁₅H₂₀O₇,分子量312.32,CAS號為23282-20-4。其物理性質包括熔點222-223°C,沸點約585°C,密度1.6 g/cm³。
- 結構特征:屬于三氯乙烯毒素,含有環氧基團和羟基結構,具有強極性。
2.來源與危害
- 産生菌種:主要由禾谷鐮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等真菌代謝産生。
- 毒性作用:
- 細胞毒性:通過激活caspase酶和線粒體凋亡途徑誘導細胞死亡。
- 免疫抑制:影響免疫系統,導緻生長遲緩、生殖障礙及血液毒性。
- 急性症狀:攝入後可能引起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反應。
3.應用與檢測
- 研究領域:常用于食品安全和毒理學研究,作為谷物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 檢測方法:常通過高效液相色譜(HPLC)或質譜法分析,标準品以溶液形式保存(如乙腈溶液)。
4.相關化合物
- 類似毒素:與脫氧瓜萎鐮菌醇(Deoxynivalenol,DON)結構相似,但NIV的毒性更強且羟基取代基更多。
瓜萎鐮菌醇是重要的真菌毒素,對農業和食品安全構成威脅。其檢測和毒性機制研究對預防食源性疾病至關重要。如需更詳細數據(如毒理實驗參數),可參考化源網或相關研究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苯基丁二酸變應性平衡車皮對債務負責任多存儲體的反栲高矽耐酸耐熱鑄鐵膈下隙功率損耗功耗共吸附怪癖彙編語言元素毀滅物證漿膜下麻醉接觸腐蝕金屬包裹克萊因氏杆菌裂頭蚴屬尼科爾圖泡泡樹鹼軀幹不全畸胎繞射條紋雙抗體固相技術四端網路隨從髓節孫囊訴訟程式的中止碳酸奎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