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萎镰菌醇英文解释翻译、瓜萎镰菌醇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nivalenol
分词翻译:
瓜的英语翻译:
melon
萎的英语翻译:
decline; fade; wither
【医】 Piper betle L.
镰的英语翻译:
【医】 falces; falx
菌醇的英语翻译:
【医】 mykol
专业解析
瓜萎镰菌醇(Nivalenol,简称 NIV)是一种由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产生的 B 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richothecene mycotoxin)。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 术语定义与基本特性
- 中文名: 瓜萎镰菌醇(也常音译为雪腐镰刀菌烯醇)
- 英文名: Nivalenol (NIV)
- 定义: 瓜萎镰菌醇是镰刀菌(如禾谷镰刀菌 Fusarium graminearum、黄色镰刀菌 Fusarium culmorum 等)在侵染谷物(如小麦、大麦、玉米、燕麦)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属于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家族中的 B 型成员。其化学结构基于 12,13-环氧单端孢霉-9-烯骨架,并在 C-4 位有一个羟基,C-7, C-8 位有一个双键,C-15 位有一个乙酰基。
- 主要产生菌株与污染作物: 主要产生菌株包括 Fusarium graminearum、Fusarium culmorum、Fusarium cerealis 等。主要污染小麦、大麦、玉米、燕麦及其制品,尤其是在冷湿气候条件下收获或储存不当的谷物中风险较高。
二、 化学特性与毒性机制
- 化学特性: 瓜萎镰菌醇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常规的食品加工过程(如烘焙、蒸煮)难以将其完全破坏。其分子式为 $C{15}H{20}O_{7}$。
- 毒性机制: 作为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瓜萎镰菌醇的主要毒性作用机制是抑制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它通过与核糖体的肽基转移酶中心结合,阻止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或延伸阶段。此外,它还能诱导细胞凋亡、干扰细胞信号传导、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并具有免疫抑制和潜在的遗传毒性。
三、 健康危害
瓜萎镰菌醇对人体和动物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 急性毒性: 可引起呕吐、腹泻、腹痛、厌食、白细胞减少、免疫抑制、出血性病变、甚至死亡(高剂量时)。其急性毒性强于同家族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呕吐毒素)。
- 免疫毒性: 显著抑制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 潜在致癌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镰刀菌毒素(包括 NIV)归类为第 3 类物质(即对人类致癌性尚无法分类),但动物实验显示其具有促癌作用。
- 生殖与发育毒性: 动物实验表明其对胚胎发育和生殖系统有不良影响。
四、 检测与限量标准
由于其危害性,各国及国际组织对食品和饲料中的瓜萎镰菌醇含量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欧盟等地区对谷物及其制品中的 NIV 设定了具体限量要求。
五、 实际应用与防控
在食品安全领域,了解瓜萎镰菌醇对于以下方面至关重要:
- 风险评估: 评估谷物及其制品的安全性。
- 制定标准: 为制定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 质量控制: 指导农业生产(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适时收获)、储存管理(控制温湿度)和食品加工过程,以最大限度减少污染风险。
- 监测与监管: 开展食品中真菌毒素的监测工作,保障消费者健康。
来源参考: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 真菌毒素手册: https://www.fao.org/food/food-safety-quality/capacity-development/training-materials/mycotoxins/en/ (提供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分类与基本信息)
- 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 (ICMSF) - 食品中的真菌毒素: https://www.icmsf.org/publications/books/ (讨论镰刀菌毒素污染模式与控制)
- 世界卫生组织 (WHO) - 食品安全实况报道 - 真菌毒素: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ycotoxins (概述真菌毒素的健康危害)
-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评估: https://monographs.iarc.who.int/list-of-classifications (提供致癌性评估信息)
- 欧盟委员会 - 食品污染物法规: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02006R1881-20230301 (查阅欧盟对 NIV 等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
网络扩展解释
瓜萎镰菌醇(Nivalenol,NIV)是一种由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B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常见于受污染的谷物和农产品中。以下为详细解释:
1.基本性质
- 化学信息:分子式C₁₅H₂₀O₇,分子量312.32,CAS号为23282-20-4。其物理性质包括熔点222-223°C,沸点约585°C,密度1.6 g/cm³。
- 结构特征:属于三氯乙烯毒素,含有环氧基团和羟基结构,具有强极性。
2.来源与危害
- 产生菌种:主要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等真菌代谢产生。
- 毒性作用:
- 细胞毒性:通过激活caspase酶和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细胞死亡。
- 免疫抑制:影响免疫系统,导致生长迟缓、生殖障碍及血液毒性。
- 急性症状:摄入后可能引起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3.应用与检测
- 研究领域:常用于食品安全和毒理学研究,作为谷物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 检测方法:常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质谱法分析,标准品以溶液形式保存(如乙腈溶液)。
4.相关化合物
- 类似毒素:与脱氧瓜萎镰菌醇(Deoxynivalenol,DON)结构相似,但NIV的毒性更强且羟基取代基更多。
瓜萎镰菌醇是重要的真菌毒素,对农业和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其检测和毒性机制研究对预防食源性疾病至关重要。如需更详细数据(如毒理实验参数),可参考化源网或相关研究文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沉重错误操作妨害者高周波干燥机跟骨公堂骨质性关节强硬后备队列花岗岩类建网甲状腺胶体接口诊断绝对释放抗抗酶利尼耶尔氏放线杆菌氯弹美术钢板漂浮的普通发电厂入籍证明书三聚硫代甲醛善本神智学者舒必利鼠疫巴斯德氏菌斯彭格勒氏法碳化物角铣刀天然气消耗量图形横跨技术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