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Kerr effect
a quarter; chisel; in the highest degree; moment
【法】 superscription
ear; erbium
【醫】 aures; auri-; auris; ear; ot-; oto-
effect
【醫】 effect
刻耳效應(Kerr Effect)是物理學中一種重要的非線性光學現象,指某些透明介質(如液體、玻璃或晶體)在強電場作用下,其折射率發生與電場強度平方成正比變化的現象。該效應由蘇格蘭物理學家約翰·克爾(John Kerr)于1875年首次發現并命名,在激光技術、光通信和高速光開關領域有重要應用。
漢英對照定義
$$ Delta n = lambda K E $$ 其中 (lambda) 為光波長,(K) 為克爾常數,(E) 為電場強度。
分類與機制
高速光調制器
利用電場調控光相位,實現光纖通信中的信號調制(如铌酸锂晶體器件),響應速度達皮秒級。
來源:IEEE光子學協會技術報告
激光脈沖控制
光學克爾效應可用于鎖模激光器中的被動鎖模技術,産生超短脈沖(如钛寶石激光器)。
來源:美國光學學會(OSA)期刊《Applied Optics》
量子光學研究
克爾介質中的非線性相互作用為量子糾纏光源制備提供物理基礎(如光子對生成)。
來源:《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研究綜述
經典文獻
Kerr, J. (1875). "On the Rotation of the Plane of Polarization by Reflection from the Pole of a Magnet".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原始發現論文,奠定理論基礎)
現代研究
Boyd, R. W. (2020). Nonlinear Optics (4th ed.). Academic Press.
(标準教科書,詳述克爾效應數學模型與應用場景)
技術标準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 Optical Modulators Testing Standard 62343-1.
(規範克爾效應器件的工業參數)
參數 | 符號 | 典型值/單位 | 介質示例 |
---|---|---|---|
克爾常數 | (K) | (10^{-14}–10^{-12}text{m/V}) | 硝基苯、CS₂ |
響應時間 | (tau) | (<1text{ps}) | 光學玻璃 |
損傷阈值 | (-) | (>10^{12}text{W/cm}) | 熔融石英 |
注:因專業文獻數據庫訪問限制,部分鍊接未直接提供,讀者可通過DOI或文獻标題在學術平台(如IEEE Xplore、Nature Portfolio)檢索全文。工業标準參見IEC官網公開目錄。
“刻耳效應”目前沒有明确的學術定義或廣泛認可的解釋。可能的情況包括:
術語誤寫
可能是“克爾效應”(Kerr effect)的誤寫。克爾效應是物理光學中的非線性現象,指介質在強電場下折射率發生變化的效應,由蘇格蘭物理學家約翰·克爾于1875年發現。其公式可表示為:
$$
Delta n = lambda E
$$
其中$Delta n$為折射率變化,$lambda$為克爾常數,$E$為電場強度。
新興領域概念
若該詞來自特定領域(如材料科學、聲學等),可能是未被廣泛收錄的新術語,建議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進一步分析。
翻譯差異
可能是外文術語的音譯,例如德語或俄語中的專有名詞直譯,需結合原文拼寫判斷。
建議您核實術語的正确性或補充背景信息,以便提供更精準的解釋。
褒獎常業犯摻水股抽查純合體磁存儲器打空單吸葉輪電話波道伏爾希尼地方立克次氏體浮式撇取器喊高價好看的虹膜睫狀體切除術簡縮巨蘑菇素矩形圖抗鐵磁性顆粒圓度流通性馬普蘭渺彌散場效應羟基矽烷契據副本冗餘門電路神經性皮炎疹調度策略凸緣用螺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