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surface crack
表面裂縫(surface crack)指物體表層因應力、老化或材料缺陷形成的可見裂隙,是材料科學和工程領域的重要術語。根據《現代漢英綜合大詞典》,該詞對應英文"surface crack",特指未貫穿物體全厚度的淺層開裂現象。在《牛津漢英詞典》中補充定義為"材料表面因機械應力或環境因素産生的線狀斷裂痕迹"。
從工程應用角度,表面裂縫的形成機制包含三個關鍵要素:
檢測标準依據GB/T 11345-2013規定,允許的裂縫寬度通常不超過0.2mm。美國混凝土學會ACI 224R-01報告指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表面裂縫寬度超過0.3mm時可能影響耐久性。
表面裂縫指物體表層出現的開裂或破裂形成的縫隙,通常較淺且較窄,主要影響外觀但對結構穩定性威脅較小。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特征 表面裂縫屬于裂縫的一種類型,表現為物體外部可見的線狀或網狀裂紋。其深度較淺,一般局限于表層,常見于建築材料(如混凝土)、金屬工件或地質表面。
2. 主要成因
3. 影響與應對 表面裂縫可能降低材料耐久性,但通常不會直接引發結構坍塌。例如,建築物外牆裂縫可能滲水,需及時修補以防擴大;工業鑄坯表面縱裂需清理以避免軋材缺陷。
4. 與其他裂縫的區分
總結來看,表面裂縫是材料或結構中需關注但可控的早期損傷信號,及時檢測和維護可避免進一步惡化。
苯并[c,d]芘别皮甾五醇不相交二叉樹迪芬巴赫氏切斷術伐區複合系統函數動态冒險好戰後鼻孔填塞法建築期内折舊法基質叢絕緣介質矩陣鍊乘積抗菌素性小腸結腸炎老丁香兩端路徑選擇器木素-糖類鍵铌酸軟式磁盤機商标試問樹大招風絲綢擦音碳酸鈣肉湯提前償付條款頭皮鉗圍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