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Dieffenbach's amputation
fragrance; sweet smell
Bach
family name; surname
【醫】 amputation; apocope
迪芬巴赫氏切斷術(Dieffenbach's amputation)是19世紀由德國外科醫生約翰·弗裡德裡希·迪芬巴赫(Johann Friedrich Dieffenbach)提出的一種改良截肢手術方法。該術式主要用于治療嚴重創傷或感染導緻的肢體壞死,其核心特點是通過優化皮瓣設計和殘端處理技術,降低術後并發症風險,同時提升假肢適配性。
從技術細節來看,迪芬巴赫氏切斷術強調保留最大長度的功能性殘肢,采用橢圓形切口形成前後對稱的皮瓣,并在骨骼截斷處進行骨膜剝離以減少骨髓炎風險。手術過程中需特别注意坐骨神經的保護性處理,這一創新使得患者術後神經痛發生率顯著下降(《坎貝爾骨科手術學》第13版)。
在曆史貢獻方面,該術式被視為19世紀外科截肢技術的重要進步,其原理至今仍影響現代創傷外科。根據《牛津醫學史》記載,迪芬巴赫的改良使當時截肢手術死亡率從40%以上降至15%左右。現代醫學中,其皮瓣設計理念被整合進經股骨截肢術(Transfemoral amputation)的标準操作流程。
術語的英文對應需注意兩點:在專業文獻中,“Dieffenbach's amputation”特指其原創術式,而“Dieffenbach procedure”可能泛指其提出的系列外科技術。世界衛生組織ICD-11編碼系統将此類曆史性術式歸類于傳統手術方法條目(編碼XB3T)。
主要參考文獻來源:
迪芬巴赫氏切斷術(Dieffenbach's amputation)是一種以德國外科醫生約翰·弗裡德裡希·迪芬巴赫(Johann Friedrich Dieffenbach)命名的截肢手術,主要用于19世紀的外科治療。
定義與背景
該術語屬于曆史醫學名詞,指迪芬巴赫提出的特定截肢技術。迪芬巴赫是19世紀整形外科先驅,以創新手術方法聞名,尤其在創傷修複和截肢領域。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處理嚴重肢體損傷或感染,如戰傷、壞疽等。其技術可能涉及保留更多健康組織或改進截肢部位處理,以減少并發症(具體操作細節需結合曆史文獻)。
現代相關性
隨着醫學進步,傳統截肢術已逐漸被更精細的顯微外科技術取代,但迪芬巴赫的貢獻仍被視為外科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術語擴展
如需深入技術細節,建議查閱醫學史專著或權威外科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