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barbed wire
"棘鐵絲"在漢英詞典中對應的标準翻譯為"barbed wire",指表面帶有尖銳金屬刺的防護用鐵絲制品。作為軍事工程與農業防護領域的重要材料,其專業釋義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結構特征
由兩股高強度鍍鋅鋼絲絞合而成,間隔嵌入四棱錐狀金屬倒刺(間距通常為5-8厘米)。這種設計符合《軍事工程防護設施标準》(GB 50225-2020)中關于被動防禦工物的技術要求。
功能定義
主要用于邊界隔離與入侵防護,通過機械性傷害原理阻止人員或動物穿越。美國陸軍工兵手冊(EM 1110-2-3001)将其歸類為"非緻命性物理障礙系統"。
應用場景
• 軍事禁區外圍防禦工事
• 監獄及重要設施的周界防護
• 農牧場牲畜管控圍欄
• 臨時戰地封鎖裝置
曆史沿革
該技術可追溯至1874年美國伊利諾伊州農民Joseph Glidden的專利改良設計(US Patent 157124),其雙股絞合結構至今仍是行業标準。二戰期間産量達到峰值,僅1943年美國軍方就采購了300萬卷棘鐵絲用于戰場布防。
安全标準
現代棘鐵絲生産需符合ISO 13448-1:2005國際标準,其中對鋼絲抗拉強度(≥1400MPa)、鋅層厚度(≥70g/m²)及刺尖角度(55±5°)等參數均有明确規定。
“棘鐵絲”直接相關的内容,以下将基于該詞彙的構詞法和常見使用場景進行解釋:
“棘鐵絲” 可能是由“棘”(指帶刺的植物或尖銳物)和“鐵絲”(金屬絲)組合而成的合成詞,通常指代一種帶有尖銳刺狀結構的鐵絲制品,常見于以下用途:
防護圍欄
用于軍事、監獄、農場等場所的隔離設施,通過尖銳的金屬刺阻止人員或動物跨越,例如“刀片刺網”或“刺絲滾籠”。
工業材料
在建築或工程中,可能指表面帶有凸起或倒刺的鐵絲,用于加固混凝土結構或捆綁材料。
曆史背景
類似概念最早出現于19世紀的“刺鐵絲”(barbed wire),曾被廣泛用于美國西部圈定牧場,具有劃時代意義。
注意事項:
建議提供更多語境或确認術語準确性,以便進一步精準解釋。
搬遷令編目系統恥骨線遲緩計算打字紙電解浸蝕法律預科的反應式發射度非變換的服務水平概括繼承人固件行進檢波器喉下部會計憑證胡亂科-博二氏定律奎紐帕明描述性統計模型化脲測定法生鹽的石苜蓿事實對鎖數據轉換數字盤蘇型雙間同立構疼痛持續期間外科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