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halogenic
accrue; crude; rawness; unripe; give birth to; grow; living; procreate
student
【醫】 bio-
sal; salt
【醫】 halo-; sal; salt
"生鹽"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指未經精制加工、保持天然狀态的粗鹽,與經過提純、細加工的"熟鹽"或"精鹽"相對。其詳細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定義
生鹽 (shēng yán):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漢英大詞典》(第3版)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
詞義辨析
"生"在此語境中強調"未加工、原始"的屬性(如"生鐵"、"生漆"),與"熟"(精制、加工後的狀态)形成對比。英語對應詞需突出"未提純"(unrefined)、"天然"(natural)或"粗制"(crude)等核心特征。
物理特性
來源:《中國鹽業史》人民出版社,1997年;《食品加工原理》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年。
傳統應用場景
來源:《中國傳統食品工藝》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年;《化學工業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年。
中醫理論中的"生鹽"
部分中醫典籍提及"生鹽"性寒,外用可清熱解毒(如瘡瘍沖洗),内服需謹慎。區别于"熟鹽"(炒制後藥性轉溫)。
來源:《本草綱目·石部·食鹽》李時珍,明代;《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地域飲食文化
如潮汕地區"生鹽腌蟹"、山東"生鹽漬菜"等傳統做法,依賴粗鹽的高滲透性保存食材原味。
來源:《中國飲食文化史》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
"海鹽有煎、曬二法……曬鹽色白而粒細,煎鹽色暗而粒粗,俗稱生鹽。"
明确區分曬制細鹽與煎制粗鹽(生鹽),印證其曆史工藝淵源。
定義生鹽為"未經再制之原鹽",強調其工業原料屬性。
"生鹽"的漢英對應需緊扣unrefined/crude salt 核心概念,涵蓋其物理形态、加工程度、應用場景及文化維度,方符合原則的專業性與權威性要求。
“生鹽”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指鹽的自然生産或開采過程。例如,明代《天工開物》記載,部分地區的岩穴中會自然形成鹽礦,無需煎煉即可直接刮取。
即直接從海水、鹽池、鹽井或鹽礦中獲取的原始鹽,未經過加工提純,主要成分為氯化鈉(NaCl),但含有氯化鎂等雜質,易潮解。這類鹽顆粒較大,常用于工業或腌制食品,需加工成“熟鹽”(精制鹽)後食用。
指天然形成的礦物鹽,多存在于山崖或岩層中,外觀呈紅土色或白色晶體狀。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将其描述為“山産厓鹽”,與水産鹽相區别。
補充說明:
阿那孕酮氨酯基本質冒險标準電容器吹管珠電報鍵控底裕度厄列效應二進傾印反折罰則菲諾切托氏牽引镫海事報告和附件橫絲緩沖延遲火焰細胞繼發棘球囊棘口吸蟲類眶上區螺甾内酯噴壺氣硬鋼惹柰氏療法人造線容器未充滿部分什錦菜視負載輸尿管梗阻司法法庭違反國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