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瓷器英文解釋翻譯、景泰藍瓷器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cloisonne
分詞翻譯:
景泰藍的英語翻譯:
【化】 cloisonne
瓷器的英語翻譯:
China; porcelain; stoneware
【化】 china ware; porcelain ware
專業解析
景泰藍瓷器(Cloisonné Enamel Porcelain)是一種以金屬胎為基底,經掐絲、填釉、燒制等複雜工藝制成的傳統工藝品。其英文對應術語“Cloisonné”源自法語,意指“分隔的單元”,指代器物表面用金屬絲勾勒出圖案輪廓的技法。
核心特征與工藝
- 材質與結構:景泰藍以銅胎為基體,表面焊接細金屬絲(如銅絲)形成紋樣分區,再填充各色琺琅釉料,經高溫燒結後打磨抛光,最終鍍金定型。這一工藝結合了金屬加工與釉彩裝飾技術。
- 曆史淵源:該技藝于元代傳入中國,明代景泰年間(1450-1456年)達到鼎盛,因釉料以“孔雀藍”為主且盛行于景泰朝,故得名。
文化意義與權威認證
景泰藍被列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中國古代琺琅工藝的最高水平。其紋樣多取材于傳統吉祥圖案,如纏枝蓮紋、雲龍紋等,兼具藝術性與象征性。故宮博物院藏明代景泰藍器物(如“景泰藍纏枝蓮紋鼎式爐”)為研究該技藝的重要實物依據。
參考資料
- 《中國工藝美術史》(故宮出版社)
- 大英百科全書“Cloisonné”詞條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網絡擴展解釋
景泰藍瓷器是中國傳統工藝中的瑰寶,以下從定義、工藝特點、曆史淵源和收藏價值四方面進行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名稱由來
景泰藍的正名為銅胎掐絲琺琅,屬于金屬與琺琅結合的複合工藝瓷器。其名稱來源于明代景泰年間(1450-1456),因當時制作工藝達到巅峰且釉色以藍色為主而得名。該工藝需在銅胎表面掐制花紋并填充琺琅釉料,經高溫燒制而成。
二、工藝特點
- 掐絲技法:将扁銅絲手工掐成花紋焊于銅胎,形成立體圖案骨架。
- 琺琅釉料:使用藍、綠、紅等礦物釉料填充花紋,需經過800℃以上高溫多次燒制,冷卻後釉色才顯豔麗。
- 鎏金裝飾:成品需經磨光、鍍金工序,賦予器物金屬光澤與防氧化功能。
三、曆史發展
- 起源:元代由波斯傳入,明代景泰年間工藝成熟。
- 皇家屬性:明清時期為宮廷禦用,民間罕見,600餘年間僅服務于皇室。
- 國際影響:融合青銅器、瓷器與繪畫技藝,兼具東方韻味與西方審美,成為中外收藏熱門。
四、收藏價值
- 工藝稀缺性:單件作品需經108道工序,成品率低,存世量少。
- 市場表現:拍賣市場屢創新高,例如明代纏枝蓮紋鼎式爐曾拍出805,000元。
- 文化地位:被譽為“收藏若無景泰藍,藏盡天下也枉然”,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注:如需查看具體拍賣案例或工藝流程細節,可參考、3、7等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不幹涉主義不同等級參考源草履蟲屬常規路徑選擇方法車匠非生産時間回轉式薄膜蒸發器頰脂體舊式婚姻空氣加溫法拉緊聯機輸入栗色的硫酸鎂浴倫琴學螺旋漿軸脈搏波動法毛果芸香鹼滴眼劑面痙攣民族政策球形造粒曲絲鑷聲門時間片鐵電鐵心感應器通知扣押被告財産的人退兵外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