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脈導管索(Venous Ligament/Ligamentum Venosum)是人體解剖學中的一個特定結構,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解剖學定義與位置
靜脈導管索指胎兒時期靜脈導管(Ductus Venosus)閉鎖後形成的纖維性索狀遺迹。它位于肝髒的靜脈韌帶裂内,連接門靜脈左支(或肝左靜脈)與下腔靜脈。在成人解剖中,它屬于肝的韌帶系統,是胎兒循環退化的殘留标志。英文對應術語為Ligamentum Venosum。
二、胚胎學意義
靜脈導管在胎兒期負責将富含氧氣的臍靜脈血液繞過肝窦狀隙,直接分流至下腔靜脈,維持高效的血氧供應。出生後,隨着臍帶結紮和胎盤循環終止,靜脈導管因功能性廢棄而逐漸纖維化,最終形成無管腔的索狀結構(即靜脈導管索)。這一閉鎖過程通常在出生後2-3周完成。
三、臨床關聯與重要性
權威參考資料
經典解剖學教材,詳細描述靜脈導管的胚胎發育、閉鎖機制及成人遺迹的形态定位(第42版,ISBN: 9780702077050)。
圖示靜脈導管索在肝門區的空間關系及與肝靜脈、門靜脈分支的毗鄰(第7版,ISBN: 9780323393225)。
國際解剖學名詞委員會(FCAT)标準術語,确認"Ligamentum Venosum"為規範拉丁詞條(2019版)。
闡釋靜脈導管索在門靜脈高壓病理過程中的臨床意義(第9版,ISBN: 9781496347213)。
靜脈導管索(Ligamentum venosum)是胎兒期靜脈導管在出生後閉鎖形成的纖維性索狀結構,屬于人體退化的血管遺迹。以下從不同角度詳細解釋:
靜脈導管在胎兒期連接臍靜脈與下腔靜脈,是胎兒血液循環的旁路通道。其作用是将富含氧氣和養分的胎盤血液繞過肝髒,直接輸送至心髒供全身使用。出生後,隨着胎盤循環終止和肝髒功能啟動,靜脈導管逐漸閉鎖,形成靜脈導管索。
靜脈導管索是胎兒循環系統向成人過渡的適應性變化産物,其存在反映了胚胎發育的痕迹。理解這一結構有助于區分正常解剖變異與病理狀态。
按内容尋址性膀胱頸鼻炎杆菌不耐煮沸的車床牽轉具多形核腓跟的瘋子覆層材料橫向冗餘校驗化學滲透救火極限計數克納氏試驗拉進式螺旋槳離心噴霧塔冒失鬼悶可樂密葉馬錢胺尼-皮二氏細胞起動汽油确認的文書篩孔管上行性脊髓灰質炎社會主義公有財産四烯甲雌醇核隨波逐流者癱瘓性咽下困難跳弓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