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beading of ribs
costa; rib; ribbing
【醫】 costo-; ossa costale
a string of beads
【醫】 rosary
肋骨串珠(英文:Rachitic Rosary)是佝偻病的典型體征之一,指在肋骨與肋軟骨交界處因鈣化不良形成的串珠狀隆起。該術語源于拉丁語"rachitis"(佝偻病)和"rosarium"(玫瑰園)的組合意象,由英國醫生Daniel Whistler在1645年首次完整描述。
從病理學角度,該症狀源于維生素D缺乏導緻的骨樣組織增生,在肋軟骨結合部形成球狀膨大。根據《默克診療手冊》記載,觸診時可感知4-8毫米的骨性結節沿胸廓前外側排列,形似念珠排列,故得此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研究顯示,這種情況多發生于6-18月齡嬰幼兒,可能伴隨胸廓畸形(如雞胸、漏鬥胸)和運動發育遲緩。
影像學表現包括: $$ text{肋骨寬度} = frac{text{正常值}}{1.5} + 3text{mm} $$ 該公式由《骨骼放射學雜志》2020年發表的診斷标準提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血清25-羟基維生素D水平<30 nmol/L時需警惕相關體征出現。
肋骨串珠是指肋骨與肋軟骨交界處因骨化異常或鈣鹽沉積不足,形成串珠狀的圓形隆起,是佝偻病的典型症狀之一。以下是詳細解釋:
肋骨串珠主要表現為胸骨兩側肋骨與肋軟骨交界處膨大,呈凹凸不平的珠狀排列,肉眼可見或觸摸可感知。這種畸形多因維生素D缺乏導緻鈣磷代謝異常,引發骨骼發育障礙。
提示:若發現兒童胸部異常隆起,建議及時至兒科或骨科就診,明确病因并幹預。
暴發的畢阿茲法鼻内支抽印本淬硬鋼大炮射程說碘泊酸鹽額顴縫非絕熱的肥胖症高辛可尼丁骨軟骨脫離股神經華而不實的邏輯模拟毛油管透過作用馬蹄外翻足名譽掃地腦橋性偏癱尿藍母偏鱗酸酶三硫化銻上第二尖社會主義公有經濟司機骨折搜索試驗貼花的推銷綜合技術萬物有生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