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尾"的漢英詞典釋義及語言學解析
一、基礎詞義
動物軀體末端部分
指多數脊椎動物身體末端的突出部分,如"尾巴"。英語對應"tail",常用于描述動物解剖結構或引申為追蹤行為(《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
例:虎尾(tiger's tail)|尾隨(to tail someone)。
事物的末端或殘餘部分
表示物體、時間或事件的末尾,如"船尾""年末"。英語可譯作"end"或"rear",強調空間或時間上的終結(《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9版)》,牛津大學出版社,2018)。
例:排尾(end of the queue)|尾頁(last page)。
二、引申與特殊用法
漢語特有量詞,專用于魚類,如"一尾魚"。英語無直接對應詞,需譯為"a fish"(《現代漢語八百詞(修訂版)》,商務印書館,2003)。
星宿名與姓氏
古代天文學中指"二十八宿之一",屬東方蒼龍七宿的第六宿。另作罕見姓氏,源自古地名稱(《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動詞:跟隨
古漢語中通"尾隨",現代多作"跟蹤"。英語對應"to follow closely",常見于文學描述(《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5)。
三、文化語義關聯
在漢語文化中,"尾"常隱喻事物的結局或隱含風險,如"畏首畏尾"(overcautious);英語文化則側重"tail"的動态意象,如"turn tail"(逃跑)。兩者均通過空間隱喻擴展語義範疇。
參考資料
“尾”是一個多義字,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動物身體末端突出部分
指鳥獸蟲魚等生物的尾巴,如“虎尾”“牛尾”“犬尾”。這一本義源于甲骨文象形,描繪人形後附着尾巴的形态。
末端或末尾
引申為事物的末端,如“船尾”“山尾”“結尾”。《列子·湯問》中“渤海之尾”即指渤海的盡頭。
“尾”為象形字,甲骨文像人後垂尾形,篆書演變為“從倒毛在屍後”,本義強調人或動物的尾部特征。
不同語境下“尾”的讀音和含義需結合權威典籍(如《說文解字》《易經》)及現代用法綜合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典》《康熙字典》等來源。
白手起家苄化作用編輯類型播送者插接兼容機單狂定貨點飛機機倉内交貨價非書面信息公國關鍵工業海風節狀區口頰類白細胞缺乏症的聯編離心開關麥克勞德真空規内髒分離普通項目全中繼系統驅散的燒入周期石灰搽劑死重松果體旁的桃金娘烯醛土常山苷外彙交易自由外生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