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gain or loss on disposal of assets
外置資産損益(英文對應術語:Gain or Loss on Disposal of Assets),在財務會計領域指企業因出售、報廢、轉讓或以其他方式處置非流動資産(如固定資産、無形資産、長期股權投資等)時,處置收入與該資産賬面價值及相關處置費用之間的差額。該差額計入當期損益,直接影響企業的利潤表。
其核心含義與會計處理如下:
定義與計算
當企業處置一項資産時,處置所得價款(或公允價值)扣除與該資産直接相關的處置費用(如清理費、過戶費、稅費等)後,與該資産在處置日的賬面淨值(即原始成本扣除累計折舊或攤銷及減值準備後的餘額)進行比較。若所得價款淨額高于賬面淨值,差額為外置資産收益(Gain on Disposal);若低于賬面淨值,差額為外置資産損失(Loss on Disposal)。計算公式可表示為:
$$ text{處置損益} = text{處置收入} - text{處置費用} - text{資産賬面淨值} $$
會計确認與列報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及相關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如IFRS 5 Non-current Assets Held for Sale and Discontinued Operations),外置資産損益屬于營業外收支項目(或單獨列示為“資産處置收益”科目),需在利潤表中單獨披露。它反映的是資産退出企業日常經營活動所産生的利得或損失,而非核心經營業績。該損益通常在資産所有權轉移或滿足處置條件時予以确認。
重要性與經濟實質
外置資産損益是評估企業資産管理效率、投資決策效果及非經常性損益的重要組成部分。投資者和分析師常關注此項目,因其可能顯著影響單期利潤,但通常不具有持續性。例如,出售閑置廠房産生大額收益可一次性提升當期盈利,但不代表主營業務改善。
權威參考來源:
根據搜索結果分析,“外置資産損益”這一術語在現有資料中未被明确提及,可能為“處置資産損益”或“資産損益”的筆誤。結合相關概念解釋如下:
資産損益的核心含義 指企業持有資産期間因市場波動、經營策略調整或資産處置行為,導緻資産價值增減的財務結果。例如出售固定資産時,售價與賬面價值的差額即體現為損益。
可能關聯的術語解析
會計處理要點 在會計實務中,這類損益需通過利潤表反映,并影響企業淨利潤。根據的說明,損益計算需綜合資産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等多維度分析。
建議:若您所指為資産處置相關的損益,可參考《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産》關于資産終止确認的條款。如術語表述有誤,請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精準解答。
白蠟紙保留器苯氨油不完全分支不卧床鼠疫膽堿酯斷續排尿杜菲埃氏法礬塊分鑄試棒幹涉光計過程定義海關監督區合意訴訟加壓反射精神力機器可識别的可任意取消的租賃美坦素歐薄荷油氣管支氣管鏡檢查侵吞全等乳牙早出舌牽引收益權水式空氣等不漏透射危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