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切核酸酶英文解釋翻譯、外切核酸酶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exonuclease
分詞翻譯:
外切的英語翻譯:
【計】 externally-tangent
核酸酶的英語翻譯:
【化】 nuclease
【醫】 nuclease; nucleicacidase; nucleinase
專業解析
外切核酸酶(exonuclease)是一類能夠從核酸鍊末端逐步水解磷酸二酯鍵的酶類,其英文名稱由希臘詞根"exo"(外部)和"nuclease"(核酸酶)構成。該術語在分子生物學中具有以下核心内涵:
-
催化機制
通過3'→5'或5'→3'方向性切割,逐級移除核苷酸單元。此特性區别于内切酶(endonuclease)的鍊内切割方式,其作用模式在《Enzyme Catalysis Mechanisms》(Springer, 2021)中有詳細動力學分析。
-
功能分類
根據作用方向可分為:
- 3'→5'外切酶(如DNA聚合酶I的校對功能)
- 5'→3'外切酶(如λ噬菌體核酸外切酶)
此分類體系參照國際生物化學聯合會(IUBMB)的酶編號系統EC 3.1.11-3.1.16。
- 生物學意義
在DNA修複、重組和複制過程中擔任關鍵角色。例如:
- 堿基切除修複(BER)中的AP核酸内切酶複合體
- 同源重組時的DNA末端處理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2023年綜述指出,外切酶缺陷與基因組不穩定性直接相關。
- 技術應用
作為分子工具應用于:
- 限制性片段末端修飾
- 二代測序文庫制備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的脫靶檢測
《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Wiley, 2024)收錄了标準化實驗方案。
注:本文引述内容來自生物化學領域權威出版物,具體文獻可通過PubMed Central(PMC)數據庫(https://www.ncbi.nlm.nih.gov/pmc/)或ScienceDirect(https://www.sciencedirect.com/)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外切核酸酶(Exonuclease)是一類從核酸(DNA或RNA)鍊的末端開始逐步水解核苷酸的酶,其作用方向可分為3'→5'或5'→3'。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1.定義與作用方式
- 作用特點:外切酶需從核酸鍊的遊離末端(3'端或5'端)逐個移除核苷酸,水解磷酸二酯鍵,最終産物為單核苷酸(如5'-核苷酸或3'-核苷酸)。
- 方向性:
- 3'→5'外切酶:如蛇毒磷酸二酯酶,從3'端向5'端水解,生成5'-核苷酸。
- 5'→3'外切酶:如牛脾磷酸二酯酶,從5'端向3'端水解,生成3'-核苷酸。
2.分類與底物專一性
- 底物類型:
- 特異性:部分外切酶僅作用于DNA(如DNase)或RNA(如RNase),另一些(如外切酶Ⅲ)可同時作用于兩者。
- 功能分類:
- 非特異性外切酶:如大腸杆菌的ExoⅢ,可降解雙鍊DNA的3'端形成單鍊區,常用于DNA測序。
- 特異性外切酶:如核酸外切酶T(ExoT),僅作用于單鍊RNA或DNA的3'突出末端,形成平末端。
3.生物學功能與應用
- 代謝與修複:參與核酸分解代謝、DNA損傷修複及錯誤堿基校正。
- 防禦機制:降解病原體核酸(如病毒RNA),阻礙其複制。
- 分子生物學工具:
- DNA測序:ExoⅢ用于Sanger法測序。
- 克隆與重組:制備平末端、修飾核酸末端結構。
4.與外切酶相關的其他概念
- 與内切酶區别:内切酶從核酸鍊内部切割,且部分具有序列特異性(如限制性内切酶),而外切酶僅作用于末端且通常無序列特異性。
外切核酸酶通過末端降解機制,在核酸代謝、基因工程及細胞防禦中發揮關鍵作用。其方向性和底物專一性決定了不同場景下的應用價值。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草綠持有利得抵押憑據二元組分火箭推進劑放射性碲非法數位分式規劃咯嗪合計承前頁淨骨抗雙球菌素孔眼栓結術拉拉鍊瀝青布硫酸铒龍膽苦苷脈沖再生毛筆形的馬斯特氏二階運動試驗面積捐助函苗勒氏肌屏息試驗青綠色的全局棧溶蝕瑞典生鐵食餌調諧度盤鐵氧體薄膜磁盤透X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