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切核酸酶英文解释翻译、外切核酸酶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exonuclease
分词翻译:
外切的英语翻译:
【计】 externally-tangent
核酸酶的英语翻译:
【化】 nuclease
【医】 nuclease; nucleicacidase; nucleinase
专业解析
外切核酸酶(exonuclease)是一类能够从核酸链末端逐步水解磷酸二酯键的酶类,其英文名称由希腊词根"exo"(外部)和"nuclease"(核酸酶)构成。该术语在分子生物学中具有以下核心内涵:
-
催化机制
通过3'→5'或5'→3'方向性切割,逐级移除核苷酸单元。此特性区别于内切酶(endonuclease)的链内切割方式,其作用模式在《Enzyme Catalysis Mechanisms》(Springer, 2021)中有详细动力学分析。
-
功能分类
根据作用方向可分为:
- 3'→5'外切酶(如DNA聚合酶I的校对功能)
- 5'→3'外切酶(如λ噬菌体核酸外切酶)
此分类体系参照国际生物化学联合会(IUBMB)的酶编号系统EC 3.1.11-3.1.16。
- 生物学意义
在DNA修复、重组和复制过程中担任关键角色。例如:
- 碱基切除修复(BER)中的AP核酸内切酶复合体
- 同源重组时的DNA末端处理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2023年综述指出,外切酶缺陷与基因组不稳定性直接相关。
- 技术应用
作为分子工具应用于:
- 限制性片段末端修饰
- 二代测序文库制备
- CRISPR基因编辑系统的脱靶检测
《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Wiley, 2024)收录了标准化实验方案。
注:本文引述内容来自生物化学领域权威出版物,具体文献可通过PubMed Central(PMC)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v/pmc/)或ScienceDirect(https://www.sciencedirect.com/)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外切核酸酶(Exonuclease)是一类从核酸(DNA或RNA)链的末端开始逐步水解核苷酸的酶,其作用方向可分为3'→5'或5'→3'。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1.定义与作用方式
- 作用特点:外切酶需从核酸链的游离末端(3'端或5'端)逐个移除核苷酸,水解磷酸二酯键,最终产物为单核苷酸(如5'-核苷酸或3'-核苷酸)。
- 方向性:
- 3'→5'外切酶:如蛇毒磷酸二酯酶,从3'端向5'端水解,生成5'-核苷酸。
- 5'→3'外切酶:如牛脾磷酸二酯酶,从5'端向3'端水解,生成3'-核苷酸。
2.分类与底物专一性
- 底物类型:
- 特异性:部分外切酶仅作用于DNA(如DNase)或RNA(如RNase),另一些(如外切酶Ⅲ)可同时作用于两者。
- 功能分类:
- 非特异性外切酶:如大肠杆菌的ExoⅢ,可降解双链DNA的3'端形成单链区,常用于DNA测序。
- 特异性外切酶:如核酸外切酶T(ExoT),仅作用于单链RNA或DNA的3'突出末端,形成平末端。
3.生物学功能与应用
- 代谢与修复:参与核酸分解代谢、DNA损伤修复及错误碱基校正。
- 防御机制:降解病原体核酸(如病毒RNA),阻碍其复制。
- 分子生物学工具:
- DNA测序:ExoⅢ用于Sanger法测序。
- 克隆与重组:制备平末端、修饰核酸末端结构。
4.与外切酶相关的其他概念
- 与内切酶区别:内切酶从核酸链内部切割,且部分具有序列特异性(如限制性内切酶),而外切酶仅作用于末端且通常无序列特异性。
外切核酸酶通过末端降解机制,在核酸代谢、基因工程及细胞防御中发挥关键作用。其方向性和底物专一性决定了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价值。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拨号终端单电极的弹能模数丁化作用恶臭幻觉二氢麦角甾醇二速齿轮锋利的化痰的结肠直肠吻合术计算站脊髓性运动不能柯替氏管临界水头露出欲敏感性肉芽铭文的脑假硬化旁系亲品质管制全国计算中心全权处理塞孔熔接色甘酸二钠食品店试砷仪器酸根脱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