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ot put
推鉛球(tuī qiān qiú)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解析
推鉛球是田徑運動中的投擲項目,指運動員在指定圓圈内單手持鉛球,通過滑步或旋轉加速後,将球從肩部向前推出,以投擲距離決定成績。其标準英文譯名為Shot Put。
來源:牛津大學出版社《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
鉛球置于頸部側下方,手指自然分開托穩球體,肘部外展。
下肢蹬轉帶動軀幹,肩臂協同發力,最後經手指撥球推出,确保鉛球落在34.92°扇形落地區内。
來源:國際田聯(World Athletics)《田徑項目技術規則》
起源于古代擲重物競賽,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會即設為男子項目,1948年納入女子比賽。
來源: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官方檔案
中文"推"易誤解為純粹上肢動作,實則強調全身協調發力(英文"put"更貼近"放擲"含義)。
避免直譯為"push the shot"(不完整),标準術語為Shot Put(名詞)或to put the shot(動詞)。
來源:中國田徑協會《田徑競賽術語中英對照手冊》
注:因部分權威來源的網頁鍊接受訪問限制,此處僅标注機構名稱。建議通過牛津詞典線上版、World Athletics官網或IOC曆史數據庫進一步驗證術語細節。
推鉛球是田徑運動的投擲項目之一,運動員通過特定技術動作将鉛球從肩部推出,使球落在40°扇形投擲區内。以下是綜合解釋:
推鉛球是以單手将鉛球置于肩頸處,通過滑步或旋轉積蓄力量,最後通過爆發力将球推出的運動項目。其核心目标是使鉛球獲得最大初速度并落在規定區域内。鉛球材質為鐵或鉛,男子比賽用球重7.26千克,女子用球重4千克。
握持方法
五指自然分開,将球置于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根部,拇指和小指固定球兩側,手腕背屈以增強穩定性。持球時,球體緊貼鎖骨窩處,右臂屈肘與肩平齊。
滑步與旋轉
分為側向、背向和旋轉式三種姿勢:
最後用力
依靠下肢蹬伸、軀幹扭轉和上肢推撥的連貫發力,出手角度通常為42-44°,出手高度與速度共同決定投擲距離。
起源于14世紀歐洲炮兵推炮彈的遊戲,早期采用原地推擲,後逐步發展為側向滑步(20世紀50年代)和背向滑步技術(由美國運動員帕裡·奧布萊恩發明,被稱為“鉛球史上的革命”)。
針對二級運動員的系統訓練包括:
注:如需了解具體訓練動作細節或曆史演變案例,可參考、6、8、13等來源。
被開除者編譯指示程式不來梅綠德拉姆管電弧降多數表決反射性運動給水閥刮牙術貴重物品禾草靈黃花稔屬檢驗合格證書攪和頸外動脈神經基頻提取電路拘提臉螨抛錨葡萄糖酸鈣可可鹼祈禱人孔梯子如上所述舌骨闆滲碳體拾荒石榴子石收入及利得稅淘滌